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让更多改革红利惠及民生

让更多改革红利惠及民生

2015-01-26 09:09:35

  涂洪长
  大医院看病何时不再“扎堆”挤破头?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如影随形怎么破?旅游景区“一厕难求”的尴尬能否得到缓解?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2015,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医就学养老等各个方面能有多大改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抓好民生工作、夯实民生基础尤为重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财政收入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各地在过“难日子”“紧日子”的同时,更要把老百姓的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打牢就业、创业等民生之本,为经济新常态可持续运转提供更多正能量。
  民生福祉与改革息息相关。抓好民生需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勇气。比如在全社会的“强力”围观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介入下,积弊已久的出租车行业终于迎来了改革转机;国家旅游局今年将启动的门票价格管理改革试点,将对景区门票居高不下和乱涨价的“任性”行为进行约束。改革只有瞄准真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找到突破点真刀真枪进行,才能真正还利于民、取信于民。
  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到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雾霾治理,小到一间公共厕所、一个快递包裹,相关政策安排和改革举措无不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要全面理顺和彻底解决民生领域的难题不是朝夕之功,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改革者能否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实现“救得一弊是一利”的突破,老百姓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看到,新的一年,不管是国家部委还是地方政府,在深化改革的配套、细化和落实方面不断有新动作,对社会民生关切给予了积极回应。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要坐言起行,我们期待更多地方和领域的深化改革能够出实招、见实效,接受民意“阅卷”,提升民生福祉。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 相关阅读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达283个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王 宇)记者近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认定北京市等157个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场)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至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达到283个。   按照《全国现代农业...

    时间:01-26
  • 我国启动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韩洁 申铖)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这是我国深化预算改革,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提...

    时间:01-26
  • 我国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林 晖)记者近日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我国正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

    时间:01-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