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之窗讯 (文/图 记者 刘婷)昔日被称为“暴利行业”的废品回收,如今开启了“冬眠”模式。废品回收作为一项环保产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情况是,废品价格不断下跌,收货量不断下降,让经营者们叫苦不迭。
“破烂王”抱怨维持生计难
6月18日,“破烂王”郭增良一大早起来,就着酸菜喝了碗糊汤,拿起一个馍馍,边啃边推着三轮车就出发了,他每天在城里转悠寻找废品,这样的生活已经坚持了十年。今年已经66岁的郭增良一提起收废品的辛酸,满是无奈。他说:“我二十多年前在山西收废品,那时候废品行业利润还好,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块钱,除了租房子、吃饭、水电费其他开销,一个月能净挣2000多块钱。当时觉得离家远,想回来照看家里,2006年就回来了。”
“刚回商洛的时候,市场行情还好,一月能落1000多块钱,后来越来越不行了。尤其从前年开始,价格直线下降。现在纸箱子收的一斤1毛钱,卖给回收站2毛钱,报纸收的3毛钱,卖4毛钱,饮料瓶收的5毛钱,卖7毛钱。今年最好的一天挣了80多块钱,平常一天也就挣20多块钱。都不敢在外面吃饭,一顿饭七八块钱,吃不起呀。我每天都是在家里将就着填饱肚子就行,现在一个月就挣五六百块钱,还敢吃啥喝啥。”

屈录虎今年55岁了,是个残疾人。他收了十几年废品,一说起废品行情连连摇头:“能转行的都转行了,人家打工一天都挣一百块钱呢,剩下我们这些年龄大的,身体残疾干不了活儿的继续收废品。有时候一天挣不下钱,还要吃饭。没法子呀,现在废品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