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明清时期的商洛移民

明清时期的商洛移民

2016-08-25 09:47:25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清代,商洛地区之所以成为重要的人口迁入区,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状况等有密切关系。首先,这里位于丹江上游,既是一个封闭的地区,又可通过丹江通道和江南相通。其次,陕南地区气候适中,雨水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其三,明末清初,陕南地区天灾不断,兵事连年。明朝末年这里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与明朝统治者反复较量的主战场。清初,这里又是白莲教起义与清军浴血奋战的地方。连年的天灾兵燹,使境内人口大量死于战乱或逃往异乡,导致人口锐减,到了“地虽广而无力可耕,官虽设而无民可治”的地步。同时,为了遏制民众对郑成功义师的支援,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颁布了《迁海令》,强制迁徙濒海居民到内地,史称“湖广填陕西”,其中一部分迁入到商洛。康熙年间,政府鼓励移民垦荒,先后颁布优惠条文,并规定“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这样以来,对于农业开发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宾至如归、主无欺客”的良好社会环境,使之成为迁入的最佳地区之一。如今,在湖北武昌、黄州(黄岗),安徽潜山、六安州和陕西商州还流传着“湖广填陕西”的种种传说。据旧书所言:土著之民十无一二,湖广客籍约有五分,广东、安徽、江西各省约有三四分,五方杂处。商州人统称这些移居于南北山区的各省客民为“下湖人”。南方人口的大量入境,使商州人口迅速增加,到光绪初年,形成商州人口的第一个高峰,总人口为31万多人。由于南方移民多,他们至今还保留有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这些“下湖人”大量进入了商南、丹凤、镇安和柞水县境内,其中以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灾民为多。这些移民入境定居,不仅使境内人口大增,而且带来了江南文化、艺术、习俗,并很快与北方的文化、艺术、习俗交融,使这块土地更具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特征。
  大批“下湖人”入商后,人口、耕地迅速增长,引起了商洛经济的大变革。粮食产量由自给自足而逐渐发展到自给有余,劳动人口的增多,不仅使许多荒山旷野乃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得到了开辟,而且也使生漆、桐油、木耳、药材等土特产品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开发丹江水运和金钱河水运,为生漆、桐油、药材、龙须草等土特产品开辟了市场,促进了人口的发展,出现了商洛人口史上的高潮。

  • 相关阅读
  • 打造自行车重要赛事打造自行车重要赛事

      2016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暨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将于9月2日至6日在我市举行。作为“国家二类赛事”排名第一的大赛,为广大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挥洒梦想的舞台,也为广大市民奉献...

    时间:08-25
  • 商洛市26位一线劳模赴省参加疗休养

    8月22日,首批来自我市各行各业一线的10名劳动模范代表,启程赴省参加为期5天的省总工会疗休养活动。期间将开展安排劳模体检、开展保健知识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活动。...

    时间:08-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