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庙沟组的荆焕成,同样是一位双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段云霞也将他列入重点服务对象之中,定期上门理发,说说话拉拉家常,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在段云霞看来,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举手之劳,但对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们来说,她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在北司村的14年里,段云霞的“爱心理发小屋”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春节前后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对段云霞来说,也是最忙碌的时节,外出务工的人陆续回家,段云霞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我们都喜欢在云霞这儿理发,也不是图便宜,就是方便,加上她的手艺好,不但会理小平头、光头,像现在时兴的顺发、毛顺、板寸,她都理得很好。”打工回家的张康民笑着说。
段云霞所做的一切,深深打动了邻里乡亲。每逢过年过节,热情好客的乡亲们都邀请云霞到家里做客,表达自己真诚的谢意。看到朴实无华的乡亲们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满脸善意的笑容,段云霞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爱心理发屋”开下去,以此回报他们对自己的一片真情。
14年来,段云霞平均每月为困难群众上门理发5到6人次,免费理发20多人次,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的赞歌。
甘做乡亲们的贴心人
2008年,一心为群众服务的段云霞被群众推选为三要镇北司村妇女主任兼计划生育工作。这一干,就是八年,年工资最多6500元。面对繁重的工作、低微的收入,有人劝她别那么傻了,无论干啥,一年都收入两三万元。段云霞总是微笑着说:“这里是我的家,我怎么能忍心丢下我的家人呢?”
其实,在这个村子里,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段云霞每次看到这些老人和小孩,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撇下老人和孩子。”想到这里,段云霞就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事情。”
段云霞热爱本职工作,乐于为民服务。她组织成立了一支乡贤文化小分队,带领本村妇女在村中心广场进行扭秧歌、跳健身操、广场舞等文艺活动,农闲时还给村民表演,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和身边少生快富的典型,既锻炼了大家的身体,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村民牛大妈病了,儿女都不在身边。段云霞知道后,早早做好饭菜,亲自送过去,看着她吃完,再叮嘱她把药喝下,一直照顾到她康复为止。村子里的留守儿童,老人没法辅导功课,段云霞主动上门为孩子耐心辅导。每天,段云霞都会抽出些时间,陪村里的空巢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拉拉家常。时间久了,这些老人看到段云霞就像见到自己的女儿一样,有着说不完的话。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种牵挂,老人多么盼望时刻都有儿女的消息。段云霞知道后,想方设法联系到老人的子女,为他们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互相传递照片和生活动态,让出门在外的儿女们放心工作,让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安心地学习、生活。
有一次,段云霞在赶集回家的路上,突遇倾盆大雨,她看到一位老奶奶没带雨具,便快步上前,把伞给了老奶奶,自己却消失在雨幕里。风雨中,她隐约听到老奶奶在呼喊:“你叫什么名字?你家在哪儿?你真是好心人!”为了这把雨伞,老奶奶找了半个月,终于找到了好心的段云霞。从此,“好姑娘舍伞送老太,自己淋雨不留名”的故事在村里传颂开来。
“我作为一名党员,凡事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该义无反顾地去做,只要群众需要,我就要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大家。看到大家快乐了,我自己就会觉得无比幸福。”段云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总是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积极帮助别人,努力快乐自己。村里的老人们都称段云霞是“傻姑娘”,但在大家的眼里,她更是一位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