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武,女,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凤山村村民。7年来精心照顾中风的婆婆,无微不至,从不言弃,婆婆逢人就夸儿媳比自己的亲闺女还亲。每天即使再忙再累,到了晚上,她一定要抽出时间为婆婆泡泡脚、按摩按摩、拉拉家常,如今婆婆已经93岁了,除了行动不便,却是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郭爱云,女,洛南县古城镇中联村村民。她多年来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独自担负起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和年幼两个孩子的重担,为偿还换外债和养家,她承包了2亩桑园养蚕,生活的重担没有将她压弯,13年如一日照顾残疾瘫痪的丈夫,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读书,患难与共见真情,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这就是人间真情,这就是不离不弃的坚守。
杨海涛,男,洛南县审计局股长。他22年来尽心竭力照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父亲,3年来无微不至照顾不能言语瘫痪在床的母亲,亲自照顾,不假他人之手,为不耽误工作,起早贪黑,他用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之美,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赢得了良好口碑,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梁小芹,女,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村民。多年来独自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三个智力残疾哥哥、年迈多病的父母、家住30里外的公婆,她省吃俭用,不放弃不气馁,克服各种困难,用柔弱的肩膀和爱心撑起这个患难之家。2015年荣获“丹凤好人”,2016年荣获丹凤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刘昌兰,女,商南县过风楼镇双垣村坎下组农民。面对瘫痪后的丈夫,她强忍悲痛,独自挑起家中的千斤重担,每天既要下地干活,又要操持家务和供养孩子上学,同时精心照顾丈夫,一边要安抚丈夫的情绪,一边需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无微不至,精心周到。自己生病了首先担心的是怕丈夫知道操心,她十几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着着人间自有真情在。
王娜,女,山阳县城关街办卜吉河社区村民。8年来她独自承担起一边伺候身患脑梗半身不遂的婆婆一边照顾两个女儿上学的重担,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婆婆吃喝拉撒,坚持天天为婆婆按摩身体,多年来无间断,为防止婆婆孤单,她天天推着婆婆出外找人陪她聊天。她的付出,得到了街坊邻居的认可,只要提到她,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贤媳”的佳话。
阮仕梅,女,镇安县达仁镇春光村村民。面对丈夫身患重症,她不离不弃;婆婆年老多病,她极尽孝道。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她除了苦心经营十多亩茶园之外,还要辛勤耕种七八亩土地,她每年还要酿一千多斤甘蔗酒,养四头大肥猪,全部变卖了给丈夫治病。她依靠山里女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勤劳和坚强,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传播了大爱无疆的至善至美。
六、自强励志:(2人)
朱家秀,女,柞水县圣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家庭遭遇变故后,身残志坚的她勇敢扛起家庭的重担,她自强不息,紧抓机遇,在家门口发展起了养猪事业。自己富起来不忘帮助周围贫困户,凡是贫困户到她猪场买猪仔,一律减免200元,她还带动500多户群众发展养猪,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为100多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潘霞,女,洛南县“罗兰佩蒂美养生会所”经理。身患残疾不自弃,以礼相待、以情动人、以心美容,自强不息。在经营她事业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她带领店员加入“洛南县义工联合会”,团结一心、精诚协作,随时准备着对身处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她先后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向孤寡老人献爱心,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她用爱心唤醒爱心,让社会充满爱,传递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