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春荣 屈涛
“我是张亚红的叔父,是咱永寿县监军镇民丰村人,我要感谢丹凤县的父老乡亲和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要不是他们的精心呵护,我这傻女子早就没有命了……”4月12日11时,张亚红的叔父张新民眼含热泪,一手把一面写有“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交给救助工作人员,一手拉着救助站站长刘亚军的手,说了这一席令人唏嘘不已的话。
家人寻找亲人从不言弃
2013年4月30日(农历3月21日),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普通平常的日子,但对患有癫痫病的张亚红的家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这天早饭后,张亚红外出办事,竟然一去不回。起初家人并没有在意,心想她可能是遇到熟人了,或者是去娘家了,天黑了人就回来了。但等到天黑多时,仍不见张亚红回家,家人心慌了,感到事情蹊跷,就去张亚红的娘家找人,但张亚红的娘家说没有见张亚红。于是,婆家、娘家都动员起来了,他们在附近的村庄找熟人、找亲戚,折腾了半宿仍无结果。
第二天一大早,按照商量和分工,娘家人和婆家人骑摩托、开三轮、蹬自行车分头去附近的村庄、山沟、水塘、河畔找张亚红。但一连几天,都找不到张亚红的踪影和线索。后来,他们就到附近的村庄和周边的县城及人群聚居的地方张贴寻人启示,天天期盼佳音,天天失望!
“我哥地里的西瓜熟了,不见亚红去摘给娃往回拿;我嫂子做的好吃的饭熟了,不见亚红和娃去吃。一家人从年头盼到年尾,也看不到亚红的影子,我嫂子想娃都把眼泪流干了……”
有一天,听说有人在礼泉看到了张亚红,家人立即赶到礼泉县城找到提供线索的那个人,那人说他可以帮忙找到张亚红。他们喜出望外,就把那人请到一个饭馆好吃好喝招呼,给人家买来几包好烟,请人家喝啤酒,自己人喝面汤,酒足饭饱了,那人说他也没办法找到张亚红。
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回家焦急等待……“3年来,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张亚红的念想,只要一有机会就到处找,尽管每次都是失望,但家人从不言弃,因为那是我们的血肉!”张亚红的叔父说。
救助站工作人员三赴临潼寻找家人
2013年5月28日(农历4月19日),在张亚红走失后的第21天,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早晨,丹凤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巡街时,发现一个年轻女人躺在北新街一个商场的屋檐下,身上已被雨水淋透。当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时,她一言不发,工作人员只好把其带回救助站。
救助站女工作人员一边给其找来干净衣服帮其换上,随后赶紧烧开水泡上方便面,让其吃点先垫饥。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发现该女子不对劲,只见其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对流浪人救助有经验的刘亚军站长赶紧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一个患有癫痫病、精神障碍的人,赶紧往医院里送,延误了要出大事的……”
雨越下越大,救助站工作人员刻不容缓地冒着大雨把该女子送到商洛疗养院精神病院救治。站上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守候在病床前,端汤递水,喂吃喂喝。待其病情好转稳定后,救助站工作人员耐心询问该女子:“你丈夫叫啥?”“恩碳(黑蛋)。”“你家住哪里?”“临潼。”其实那是张亚红想说:“永寿”,但因语言障碍,吐字不清,致使工作人员误听成了“临潼”。
2013年6月4日,救助站安排工作人员携带60份寻亲公告前往临潼张贴,但始终无人回复。同年9月23日,又派出工作人员带着80份寻亲公告去临潼繁华集市和汽车站、火车站张贴,期盼为张亚红找到家人和亲属,但仍然是泥牛入海,毫无音讯。尽管如此,丹凤救助站全体工作人员仍不放弃为张亚红找到亲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