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陈风军 倪方海


春暖花开,我们走进镇安县达仁镇农光村,来到贫困户何兴奎家里。忽然,一阵震耳的切割磁砖的声音从旁边崭新的房屋中传出来,我们闻声而入,原来是何兴奎老人的儿子和工人正在给新建的灶台贴磁砖。看到我们来了,何兴奎热情地招呼我们,让儿媳妇小唐给我们泡茶喝,还乐呵呵地叫我们参观他新修的房子。
环境变美,媳妇回家老人乐
别看现在正高兴的何兴奎老人,却在2016年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情,进门4年的儿媳妇回娘家后,再也不愿意回来,留下两个几岁的女儿哭着只喊娘。原来,儿媳妇嫌山沟里穷,家里条件差,几年来家里没一点变化,没有了盼头。村里好多小伙子找不到媳妇,有些进门的媳妇过不了这里的苦日子,就离家出走了。
穷则思变,变则道路宽。为了改变现状,农光村立足村情实际,抢抓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新机遇,瞄准脱贫攻坚“硬骨头”,坚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兴产业,治理沟域,改造民居,整治环境,让农光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农光村,展现在眼前的是新修的道路直通农家小院,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伫立在路边,新栽植的桂花树、翠竹扮靓了整个村庄,改造一新的红瓦白墙土胚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村民脸上那种自信蓬勃的笑容,无不透露出农光村美丽“蝶变”后的美感。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烂泥巴小路臭河沟,石板房漏雨漆黑,茅厕猪圈路边臭,村容村貌太陈旧,村民守着金山却致富无门,而现在,农光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镇安县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村。
据了解,镇安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项目从2016年9月开始启动,有效解决了村内“脏、乱、差”的问题。
何兴奎一家也是改造受益户,门前通了水泥路,自来水拉到了灶台前。政府补贴10000多元,自己再出一部分,家里的旧房子翻修一新,还新建了两间房子,做为采茶工人的宿舍。何兴奎告诉我们:“从来没有现在这样高兴,屋里屋外变了样,儿媳妇回来了,我的烦心事也没了。”
在采访时,贫困户周登芳开心地告诉我们:“我以前住的是石板房,一下雨就漏,大盆小盆的接,去年县上帮我把危房改造了,换成了瓦房,屋里屋外全都泥白,让我这个老太婆住得非常舒服。”
念好茶经,村民变富奔小康
农光村是镇安象园茶叶的主产区之一,茶叶一直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村上确立了发展茶叶产业为主的脱贫思路,创办了1家村级产业发展公司、4家专业合作社,目前,在他们的带动下,该村已经发展茶园1.1万亩,种植茶苗35万株,改造旧茶园4000多亩,有93户贫困群众加入村合作社。
农华茶叶合作社是农光村规模较大的茶叶合作社,注册资金110万元,带动茶农40多户。在推广茶叶新品种、科学配方施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提升茶叶品质等方面都起到了领头作用,2016年带动贫困户种植茶叶750亩,年产值100多万,贫困群众人均收入3000多元。“我家里没劳力,没人经营茶园,就把7亩茶园和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茶园一年收入1000元,每亩地一年收入400元,还可以到合作社采茶挣钱,这样一年下来可以挣1万多元。”贫困户茶农彭尚全一说起茶叶合作社带来的好处,就高兴的合不拢嘴。如果没有合作社的帮助,彭尚全的茶园就要荒掉,不仅没有收入,还会有损失。通过带动,农光村的茶叶种植户越来越多,不仅培养了一批茶叶种植能手,还让许多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