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小龙
5月24日,记者一行从商丹园区管委会出发绕行312国道,短短十分钟不到,就驶进风景如画、宽敞平坦的亚迪大道,道路两旁现代化的厂房林立,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陕西跃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早在两年前,陕西跃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地和一些民房。2015年2月,该公司落户商洛后,先后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占地768亩的年产2万辆新能源客车项目、占地305亩的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项目。如今,两年时间,年产2万辆的新能源客车早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即将完成。同时,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项目也预计后半年完工。一座占地过千亩的现代化绿色智能工厂已经拔地而起!
走进这座现代化工厂,放眼望去,整个厂区处处皆是景观,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中点缀着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仓储物流、试车跑道、站房食堂等辅助设施布局在周边,另一边是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切都是高起点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一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经悄然屹立在了商洛山中,它填补了商洛人对几十年前“一汽”不曾落户的遗憾,也将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个月创造“商洛速度”
“我们在商洛市委、市政府及园区的帮助下,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商洛速度!”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郭金卫告诉我们,跃迪公司一期建设十万平方米厂房,五万平方米道路硬化加上相关配套的公共辅助设施及生产四大工艺的设备流水线,除去雨季影响的一个月十三天,有效施工期不到五个月的时间。
“我们是2015年2月举行的开工仪式,4月底正式动土开工,年底前必须通过国家工信部的验收,否则将失去客车生产资质。”作为“商洛速度”的创造者之一,也是见证者之一,郭金卫说,公司从一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计划,倒排工期将进度细化到了每一天。
“当时正值夏天,持续高温对工程是一个极大当汗水浸刺到眼睛时,就到旁边用水冲一下,又继续作业。
“项目之所以能取得商洛速度,除了公司自身的精心组织外,最关键的还是创新的项目促建机制,是高效的政务服务。”郭金卫说,从项目的征地、拆迁,到办手续、跑审批等等,市委、市政府及商丹园区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有专人跟踪落实,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处理在了第一时间。
可带动上千人实现就业
“来跃迪上班,主要是觉得它实力雄厚,前景光明!”说话的是负责接待外联部工作人员巨书秀,家住商州区刘湾办事处张塬村,2012年从商洛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市区一家幼儿园做教师,2015年进入跃迪公司工作。她说,相比之前的幼教工作,现在的工作待遇更好、氛围更好、环境更好,也更让她充满了工作的激情和在总装车间参观时,趁着一位满头大汗的小伙子喝水的间歇,我们和他聊了一会。原来这位小伙子名叫唐恒,是沙河子镇西涧人,以前一直在外地从事电气工作,2015年时听说家乡建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待遇还不错,而且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于是,他便成了公司总装车间电气组的一名员工。 郭金卫介绍,公司现在商洛本地招聘了近300名员工,等十万辆纯电动车项目建成,初步估计能够带动当地上千人实现就业。为此,他们公司还与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跃迪班”,一方面能够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问题、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他们公司培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