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创新模式 一地生四金

创新模式 一地生四金

2017-06-09 09:08:11

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日报记者 段彬

  5月27日,清晨。家住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白土寨组的任和斌像往常一样,天刚亮就下地除草去了。40多分钟后,他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现在种庄稼不挣钱,有时候在外面打些临工挣点钱。”任和斌无奈地说,两年前,他打工时小腿不小心被电锯划伤了,就再没出去打工。在他一筹莫展时,包村干部建议他养鸡,发展养殖业。任和斌养了4000只散养鸡,去年11月卖出去了2000多只,挣了1.9万元。最近市场不景气,鸡价下跌了,包扶干部引导他搞起了香菇栽培,发展食用菌产业。

  任和斌向记者介绍,他今年44岁,家里4口人,3.7亩地里种了一些包谷和黄姜。他说,年初,反租了诚惠产业园两个食用菌大棚,产业园提供菌袋、菌棒和设备,统一技术,统一服务,自己进行管理。成菇后,产业园按市场平均价4元回收。“一个菌袋可产1.7斤左右的鲜菇,扣除菌种成本,一斤鲜菇可赚2.8元,一个大棚可产7500袋鲜菇,收入两万多元。”任和斌高兴地说,“我这是借袋还菇,租棚还菌。”

  板岩食用菌加工产业园是一家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园区推行“公司+园区+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采取“租棚+借种+回收”的运作方式,县农业局投入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金150万元,贫困户可在企业入股分红,领取原料代养等,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活力。板岩镇安门口村白土寨组的曹远和把自己1.2亩地以每亩600元的价钱,租赁给食用菌加工产业园,一年租金收入720元,他自己在产业园除草、施肥、剪枝打临工,一天还能挣100元。

  此外,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产业园,签订协议,产业园每年分红4000元,3年不变,个人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曹远和算着账说,“作为贫困户还可以优先在产业园区打工挣钱,我在产业园区打工干一天,能挣100多块钱。”目前,产业园区带动周围10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订单生产,户均增收2至3万元。

  随后,记者来到板岩镇陕西佳泰养殖场,办公室里的一份《2016年度股金分红领取表》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养殖场负责人任志前介绍,去年县扶贫局向10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7000元的扶贫贷款资金作为本金入股佳泰养殖场分红,每年平均领取490元的红利,五年后本金返回,贫困户不承担任何风险。“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农民变股民,让资金变股金,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又给贫困户带来一定的收益,可谓一举两得!”任志前说。

  走过一道崎岖的山路,翻过一道岭,记者来到安门口村檀树组万祖林家。47岁的万祖林是贫困户,妻子去世,女儿在湖北上大学,一年学费就要2万多元,现在小儿子和他一起相依为命。两年前,在河南打工时,他看见当地散养猪销路不错,于是,回到家乡后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了几万元凑在一起,发展散养猪。刚开始,买了10头猪,年底,7头母猪下了48头猪仔,因没有经验,没有管好,其中的10头猪仔冻死了,他吸取教训,加强与大户、大场的联系,学习饲养技术和防疫等实用知识,10个月后,剩余的38头猪仔,长到190多斤,他留下7头种猪,其余的都卖掉了,挣了好几万块钱。他说:“再过几天,这7头种猪又要下猪仔了,估计能下60多个猪仔,我已经把猪圈扩建好了,准备再建一个猪场,把散养猪发展到100头。”万祖林告诉记者,“现实告诉我,小打小闹不行,必须依托龙头企业‘这棵大树’,形成规模抱团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安门口村向西不远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葡萄园,举目远望,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这是包村干部给我们村争取来的28万元资金,建起的50亩‘户太八号’优质葡萄园,并请来西农大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了周围16户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户均增收1800元。”村支部书记李振和介绍说,我们坚持做大做强产业,采取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种养大户,把更多的贫困户吸纳到产业链上来,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提供保障。目前,村上探索实施“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产业模式,形成养殖、种植、加工循环生态产业链,带动了125户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板岩镇党委书记樊擎天告诉记者,因地制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一地生四金”发展模式,以“租棚还菌”“借袋还菇”“劳务就业”“产业资金扶持”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做到土地流转挣租金、基地就业挣薪金、反租倒包挣售金、资金入股挣股金的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 相关阅读
  • 产业支撑综合施策推动丹凤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丹凤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落实“八个一批”“六个精准”等脱贫举措,以产业为载体,积极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八大行动”,进一步明晰思路、强化举措、认真查摆、凝聚合力、攻坚拔寨,推动了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时间:06-10
  • 2017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暨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总决赛个人计时赛开赛

      本报讯(记者李小龙 王倩 杨鑫)6月9日上午,2017“商洛高新杯”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个人计时赛在市体育运动中心开赛,来自全国20支自行车队的62人参加了不同组别的比赛。  2017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

    时间:06-10
  • 新媒体手机直播开通啦~快来看现场自行车赛

      今天,2017“高新杯”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暨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在商洛开赛。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现场比赛,商洛日报新媒体部首次开通手机直播功能。  截至发稿时,直播视频获赞700多次,共有400...

    时间:06-09
  • “两大模块”激发洛南脱贫攻坚新活力

      家住洛南县三要镇罗村76岁的刘玉芹老人,长年多病,家里的4间土房破旧不堪。在“两大模块”推进工作中,工作队将刘玉芹老人家的4间土坯房来了个大“换面”,瓦了房,换了檩,涂了墙,吊了顶...

    时间:06-09
  • 商洛交警备战“环秦岭赛”赛期交通安保工作

      本报讯(卢雪莉)2017中国环秦岭自行车赛暨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总决赛于6月9日至12日在商洛市举行。本次比赛规格高、参赛选手多、比赛路线长,道路状况复杂,为确保比赛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万无一失,商洛市交警支队...

    时间:06-09
  • 山阳工商联举办首届会员运动会

      本报讯(曾亮 李飞燕)5月19日至20日,由山阳县工商业联合会、山阳县总商会主办的首届会员运动会在县体育运动中心开幕。全县18个镇办商会和陕西广远食品、陕西丰源钒业、天之润生物科技、山阳县远程驾校、山阳县信...

    时间:06-09
  • 柞水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全覆盖

      本报讯(梅秀铭)日前,柞水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柞水县扶贫办、民政局依托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平台,建立了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服务系统,为建档...

    时间:06-09
  • 洛南注重打造知名著名驰名商标

      本报讯(胡小龙 刘玉祥)今年以来,洛南县把引导发展注册商标、树立品牌作为提高市场主体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市场中的引领作用,以打造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为目标,扎实开展商标...

    时间:06-09
  • 贫穷压不垮的坚韧脊梁

      近日,在柞水县干佑镇车家河村召开的脱贫表彰大会上,村民霍开盛披红戴绿,成为村里耀眼的明星,引来了大家羡慕的眼光。从2016年3月开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乘着扶贫的东风,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白手起家,硬...

    时间:06-09
  • 米粮镇修筑河堤保安全

      本报讯(陈绍有)6月6日,雨驻天晴,在镇安县米粮镇偏家湾河道,工人师傅忙着在用水泥沫石缝,挖掘机等机械正在运送石头修筑河堤。  米粮镇今年争取投资800多万元,修筑白塔桥杨地路口至七里峡街道1700多米长,高...

    时间:06-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