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引领文化自信 描画发展宏图

引领文化自信 描画发展宏图

2018-11-16 08:24:35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通讯员 王浩 本报记者 李小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华大地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宏大乐章,40年来,商洛市文广新事业始终与全市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留下了一串串骄人的发展足迹和清晰的时代记忆,在引领和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步伐。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提振信心

  金秋十月的丹凤,天高云淡,风景如画。一架搭载着高清摄像器材的飞行器频繁穿梭在空中;地标性建筑花庙门前,一部高清摄像机正在滑轨上缓缓地拍摄每一个细节……商洛广播电视台拍摄团队正在这里为展示丹凤新颜新貌、彰显城市魅力的形象宣传片《爱上丹凤》取镜。

  商洛的广播新闻起步较早,1985年初各县广播台将新闻节目与专题节目分开,由此拉开了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改革的先河。商洛电视新闻肇始于1986年。当年12月21日,第一期《商洛新闻》与观众见面,这期17分钟的栏目揭开了商洛电视新闻的第一页。1988年建成商洛电视台后,商洛的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一步一步走向正规化。从摄录分离的采访机到高清航拍器,从传统视听媒体到新媒体,如果说设备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与经济进步,那么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观念的飞跃。从一个频道到两个频道,从日播10多分钟到30多个小时,再到设立新闻网站,合并广播电视,开办手机台,四面开花的外宣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洛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到强,480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新闻奖项,成为我市宣传思想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聚焦商洛改革开放辉煌历程,聚焦全市人民开发、建设美丽新家园的奋进足迹中,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台忠实履行了主流媒体时代见证者、记录者的神圣职责。在重大活动、主题宣传、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中,在推介商洛、宣传商洛的对外宣传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手机台、微信公众号“六位一体”的全媒体宣传体系和摄录设备数字化、节目制作网络化、大型活动专业化、节目播出硬盘化、产业经营多元化的全媒体制播格局。

文艺创作连上高峰

  连日来,一部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新编花鼓现代戏《情怀》正在商洛剧团加紧排练。年轻的剧团团长李淼说:“我就是听着商洛花鼓长大的。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把花鼓不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喜欢商洛花鼓。”

  花鼓是汇聚了多种商洛地方文化元素的剧种。近年来,商洛市剧团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水平,花大力气对商洛花鼓进行包装打磨,经过几代人薪火相传、久久为功,花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2006年,“商洛花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9年,商洛花鼓《屠夫状元》作为国庆30周年献礼剧目,荣获陕西省剧本创作甲等奖,被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剧种移植上演。此后,我市不断加强艺术精品创作与研究,先后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强、艺术性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商洛花鼓戏连上高峰。1982年,《六斤县长》参加全国现代戏年会并获金奖;1992年,《山魂》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节演出,获得了8个一等奖,并先后参加全国现代戏年会演出和戏曲“金三角”汇演,均荣获大奖;《小官、小贩、小教师》荣获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铜奖;《情系鸳鸯楼》获得了戏曲“金三角”优秀剧目展演奖;《大云寺》获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商君商於行》获陕西省建国五十周年展演优秀剧目奖。进入21世纪,又相继推出花鼓戏原创作品《月亮光光》《红袍》《月亮河》《带灯》,多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电视“星光”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田汉戏剧奖等国家级奖项。尤其是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带灯》,自2014年问世以来,演出盛况空前,不仅在全国巡演,还多次在全国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中亮相,好评如潮。

  与商洛花鼓戏一样,被誉为“戏剧之乡”商洛的秦腔、汉剧、眉户、道情等剧种的创作也收获颇丰。2017年,我市推选《疯娘》《紫荆树下》《孝义川》《闯王寨传奇》参加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共获奖14项。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屠夫状元》选段和漫川大调多次走出国门演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商洛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商洛的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以“商山派”为风格的书画自成一体,有500多幅作品参加了国、省50多项书画大赛和作品展览,获得省以上奖励的有200多人次。以贾平凹、京夫、方英文等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作者队伍庞大、作品水准较高、地域特色浓厚、创作生命力旺盛,而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享誉国内外,为壮大商洛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共文化服务遍及城乡

  1978年,我市仅有8个文化馆、4个图书馆、4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大多数文化单位没有独立办公地点,文化设施相当简陋。改革开放以来,商洛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经过40年的发展,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体系网络建成。县级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日趋健全,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全市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及电子阅览室的普及,建起1829个行政村农村应急广播终端设备,商南、丹凤县率先建起了覆盖全县的农村应急广播网,新建城市数字影院13座44个厅,实现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08年以来,争取国家投资4400多万元,恢复建设了七座高山广播电视无线转播台,全市可以接收5套调频广播,三套模拟电视节目和16套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节目。发展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光缆线路34126杆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万户。在农村偏远地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到2018年全市广播覆盖率达到97%,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9%,解决了30多万边远山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遍布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逐步走向均衡化。民间社火、自乐班、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市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近300个,每年演出6000多场次,民间自乐班更是遍布全市各地,文化活动更加灵活多样。这些群众自办文化,成为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真正体现了群众文化向群众自身的回归。

文物遗产传承有道

  商洛境内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旧石器文化遗址、猿人遗址、仓颉造字处、东龙山夏代遗址等证明着这里悠久的历史,商洛境内文物众多,文物遗产保护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保护。全市已查明和掌握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共有3281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4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7处。近年来陆续完成了商州大云寺、商州城隍庙、洛南文庙、丹凤船帮会馆等一大批文物古建的保护维修工作。2012年至2015年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国有单位收藏文物22317件组,其中全市8个博物馆共收藏文物22272件组。全市8个博物馆,6个布展完毕免费对外开放。

  截至目前,我市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省级36个,市级189个,县级368个;商洛市文广新局主办的行政案件“洛南县城隍庙被擅自迁移拆除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4—2015文物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性案例”。

文化市场规范健康

  商洛的文化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步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运行规范、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网络完善,经营场所的形象风貌和文明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市场要繁荣,监管须到位。市文广新系统不断创新方法,始终高悬监管“利剑”,让文化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失健康本色。有效规范新闻出版业,全市有公开发行报刊3种,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32种,有省级报刊社驻商洛记者站10家,1998年以来共审读、审批内部图书890多种,11150万字。2004年开始实施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2014年通过验收。大力开展文化市场监管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常态化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倒逼市场主体自主整改,做到规范经营。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舆论环境专项整治,有效净化文化市场,累计收缴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90多万件。市“扫黄打非”办公室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获得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获得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被授予“全国‘扫黄打非’案件查办先进集体”。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结

      本报讯(窦义博 李凤云 见习记者 巩琳璐)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让群众少跑路”,11月15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市工商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建设银行、市邮储银行、市公积金办、市融资担保公司签订&ldqu...

    时间:1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