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乘改革东风 绘富裕美丽幸福新商南精彩画卷

乘改革东风 绘富裕美丽幸福新商南精彩画卷

2018-12-05 08:39:08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到崭新气派的楼房,从泥泞的乡村土路到四通八达的公路,从没有旅游业到成功把金丝峡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商南,这个地处鄂豫陕三省接合部的山区县快速崛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放眼商南县城乡大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西街棚改成功实施,国家文明城市有序创建,商郧路“三改二”即将完工,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覆盖……

  一项项关乎道路交通、城市发展、产业兴旺、民生改善项目的实施,正书写着商南县快速崛起迈向小康的精彩画卷。

  道路网络四通八达

  “以前,我们去镇上办事很不方便,都是泥巴路,一遇到下雨天,坑坑洼洼,满脚稀泥。”提起村里以前的交通状况,富水镇王家楼村村民路善行仍记忆犹新。

  位于商南县富水镇东南部的王家楼村,距离富水镇仅3公里,但是十几年前,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景象。直到2008年,镇村干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对接有关部门,跑项目、找资金,拆迁征地,动员村民出工出力,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村里通往集镇的柏油马路终于修通了。

  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商南县道路建设十分落后,只有一条省道、两条县道和13条乡村道路,运输及出行十分困难。

  为改善出行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商南县把交通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按照打造“立体、畅达、惠民、美丽”交通思路,构建形成“四横、四纵、互通互连”道路网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该县公路总里程2904.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1.06;等级公路2246.6公里;境内铁路42公里。

  同步,为了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商南县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积极探索“交通+脱贫、+旅游、+物流”的路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加快通村客运、物流业发展,完善交通服务设施,全面提升运营服务保障能力。目前,客运镇办通车率达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车率达100%,城乡20公里范围内班线客车公交化运营率达75%,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级以上。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商南县大力实施交通脱贫攻坚,围绕“三通”目标,绘制了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2018年,实施了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项目,涉及本年度34个拟退出贫困村,共31条89.12公里,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交通状况。

  40年波澜壮阔,40年跨越发展。如今的商南县,高速公路宽阔平稳、横贯东西,农村公路阡陌交错、干净整洁。这些,见证着变迁,诠释着进步,使该县群众出行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越,也为商南县追赶超越提供了交通保障和支撑。

  城乡面貌翻天覆地

  冬日里,走进商南县城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只见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一座座高楼栉比排列,一间间商铺整装待租,这个曾经狭长的“老”城区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不久的将来,一个以商圣祠为中心,连接城隍庙、江西会馆、现代商业酒店等建筑,融古朴与现代特色于一体的商业综合区域,将呈现在全县人民眼前,成为商南县旅游业的又一张新名片。西街棚户区的成功改造是商南县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实践。

  开放是风,改革为潮。商南县抢抓改革开放热潮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机遇,紧紧围绕“一心三带五协同”规划布局,按照“花园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同步推进的思路,强化业态培育,激发城镇活力,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县城建设追求卓越。围绕发展规划、城区绿化、智能亮化、景观小品、城市管理“五个提升”,县城总规通过了评审。火车站安置区、鹦鹉沟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等“十大城建工程”有序推进,城区主体框架进一步拉大。迎宾大道、商郧路改造路基全线贯通,城区天然气长输管网也已铺设到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了省级提名,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环卫工作实现市场化运营,县城智能亮化工程建成投用,城市管理达到新的水准。加快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滨河路亮化改造提升等项目,道路、供排水、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管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区7个立体停车场已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目前建成1个。

  集镇建设突出特色。大力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试马、富水两个市级重点镇,金丝峡、赵川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资金投入,将垃圾收集车、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向镇村普及。金丝峡官渡小镇民国风情街和丹水驿项目建成投用,富水·皈心田园小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村庄建设彰显美丽。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为抓手,自2016年起,每年建设20个示范村,目前已经建成60个示范村。一批文明与美丽并重的乡村成了城镇化发展的精彩点缀,二郎庙、太吉河两个村通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命名,太子坪社区成为陕西省获评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四个村之一。

  经济总量八次翻番

  改革开放以前,商南县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该县坚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之路,经济总量实现了三次跨越,八次翻番。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商南县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1970年,下乡知青张淑珍与当地农民一道将50公斤茶籽点种在60多度陡峭的山坡上,建起了商南县的第一个茶场。1975年,张淑珍负责的茶场首次向国家缴售商品茶250公斤。商南人用事实突破了茶叶栽培学的传统理论,将茶叶种植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不仅改写了商南县不产茶叶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茶叶的栽培史。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商南县共建茶园2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2万亩,可采摘茶园19万亩,无性系茶园3.2万亩,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11万亩;年产茶叶3900吨,产值达4.9亿元。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有5万人,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生态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30%以上。

  商南县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推行新的就业创业扶贫模式,激活移民搬迁、就业创业等各类要素,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扶贫产业基地25个,涵盖茶叶、食用菌、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中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41岁的韩金林过去在安徽开矿,两年前回到老家试马镇种植茶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流转了5个村的3000多亩地建设茶园,雇用30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一年下来,每个劳动力收入至少有五六千元,既发展了产业,又促进了贫困农民增收。

  目前,该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茶菌果畜”等优势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健康发展。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065.8万元,比1978年增长107.2倍,年均增长12.76%。

  旅游业从无到有,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商南县坚持“生态立县”,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开发了金丝峡、上苍坊、丹江漂流、闯王寨等一批景区景点。金丝峡景区于2015年10月15日被正式批准为陕南三市首家国家5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以金丝峡为龙头的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旅游带动效应初步显现。2017年,该县接待游客719.8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9.23亿元。

  在做大旅游业的进程中,商南县依托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的品牌优势,通过流转群众土地房屋、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等形式,实施了金丝峡景区门户区提升工程、茶坊小镇建设、后湾3A级景区托管经营等项目,即使旅游业提质增效,又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贫困户603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真没想到呀,现在房屋更漂亮了,环境更美了,游客更多了,乡亲们腰包也鼓了。”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社区群众严德成谈到近年来的变化时,开心得合不拢嘴。

  工业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商南县围绕现代材料、绿色食品、轻工电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骨干工业企业,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7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4.35亿元,是1978年的1292.9倍,平均每年增长20.2%,工业对GDP的拉动逐步增强。

  40年来,商南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多数年份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30亿元到2017年的87.54亿元,增长了290.8倍。三次产业结构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平稳,由“一三二”演变为“二三一”格局,全县工业化、城市化整体进程加快,逐步走出靠天吃饭的历史局面,迈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民生事业造福百姓

  在商南县,改革引起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拓展延伸到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社会民生事业。一组组数据记录变迁,一个个变化见证着发展,一幅幅新图景诠释了商南人民从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伟大征程。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该县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目标,“两基”成果继续巩固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四制改革稳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商南县高级中学建成为标准化高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考综合排名多年位列商洛市第一,一、二本上线人数屡创新高。

  医疗水平快速提升。该县城乡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15年10月,总投资4.5亿元新建的现代化二级甲等县级综合医院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县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文化惠民覆盖城乡。建成了商南县文化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实施了“县有文化剧场、镇有文化广场、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构建形成镇办、村(社区)、居民点(小区)“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网络式覆盖体系,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小康目标越来越近。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4.97元,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00元,部分村民已实现了小康目标。如今,在商南县农村,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和收音机“老四大件”已成过去,移动电话、电视机、小汽车等进入了普通农民家庭。在城镇,电视机不断更新,从模拟到纯平再到背投,现在正逐渐被液晶、数字所取代,电脑、家庭小轿车日渐普及。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40年来,商南县不仅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将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而且在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事业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让百姓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乘风破浪千帆竞,铿锵步履踏歌行。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40年来,从未停止砥砺前行脚步的商南人民,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瞬间烙印在商南大地,奏出了动人乐章。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南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改革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推进“一心三带五协同”规划布局的实施,全力追赶超越、矢志再创辉煌,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商南!

  策划:董建莉 组稿:何春红代绪刚李治军

  • 相关阅读
  • 洛南前10个月立案199件处分174人

      本报讯(詹绪敏)今年1至10月份,洛南县纪委监委共处置问题线索387件,立案199件,结案17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4人,处分乡科级干部10人。近期,洛南纪委监委又采取一系列举措,力促纪律审查工作换挡提速,持续保...

    时间:12-05
  • 近期商洛市遭受重污染天气

      市民朋友应做好防护减少户外活动  本报讯(记者柯岩)12月4日,记者从市气象局、市环保局获悉,11月26日以来,受来自西北部的两次沙尘暴及周边地区雾霾影响,我市经历了一段重污染天气过程,个别时段空气质量指数...

    时间:12-05
  • “先锋引领”作示范 田间地头“大讲堂”

      连日来,洛南县古城镇谢底村党支部紧盯产业脱贫目标,以“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实施“先锋引领”行动为重要载体,在田间地头建立核桃科管知识农民“大讲堂”。...

    时间:12-05
  • 改革四十年 巨变看商南

      李治军  改革是“活力之源”,改革是“重要法宝”。  40年来,商南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0.3亿元到2017年的87.54亿元,增长290.8倍,实现了三次跨越...

    时间:12-05
  • 商洛市与陕西有色集团加强务实合作

      本报讯(记者 李小龙)12月4日,陕西有色集团董事长马宝平、总经理邹武装带领相关下属单位和驻商企业负责人前来我市,就全面推进共同合作相关事宜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俊出席座谈会并讲...

    时间:12-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