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

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

2019-05-08 08:20:55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丹凤县推进精神脱贫工作综述

  张雯靓

  曾经创造了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扶贫低保“两项制度”衔接等在全国推广经验的丹凤县,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县委、县政府坚持让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突出培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围绕深化“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创新开展“四帮四扶”主题活动,推进精神脱贫“七个大提升”,创出一条精神脱贫新路子。

  机制破冰:“示范+互助”构建精神脱贫新格局

  县上按照商洛市“四扶五风六化”总体部署,确立“攻心为先、文化铸魂”理念,做到真心帮扶,用心干事,爱心感化,以树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县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精神脱贫工作,成立扶志扶智工作指挥部,将其纳入脱贫攻坚考核体系,各级组织与帮扶责任人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一岗双责。

  县上采取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等方式,围绕精神脱贫“七个大提升”,开展“四帮四扶”活动,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采取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县级示范村,各镇办在辖区打造3个镇级示范村,每村评选4个不同类型典型示范户,镇办按50%进行评选表彰。

  示范村建设以“四扶五风六化”为基本框架,本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彰显内涵的原则,做到一个示范点一个主题,一个示范村是丹凤乡村振兴的一个标本。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各异的精神脱贫示范村12个。

  马炉村是建国初期丹凤县本土成长的第一代劳模刘西有的家乡。县上积极挖掘刘西有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时代内涵,开展“学习刘西有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活动,把马炉村建成全县精神脱贫示范点和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商镇保定村是曾获全国“孺子牛”奖的老典型徐升莲的家乡。镇上突出弘扬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打造国学馆、孝道文化馆,形成富有特色的“陕南诗歌村”乡村旅游品牌。武关镇毛坪村以开发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为方向,挖掘老支书杨松梅劳模精神,建立老杨工作室,引领群众大兴创业之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铁峪铺镇花魁村以“书香润花魁”为载体,重塑民风和学风,引导形成书香农家风格的新农村。

  如今,随着全县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工作的扎实开展,各具特色的示范村正如一个个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航标。

  精神脱贫的重点在于贫困人群,着力点在于全天候的帮教和感化。县上积极探索互助组式的帮扶模式,根据自然村就近原则,采取“5+X”模式,组织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产业户、村干部和司法干部等5支骨干力量,以及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辅助力量,与群众组建精神脱贫互助组。在互助组框架内,形成“一家有困难、大家来帮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解决政策疑惑、信息传递、技能帮教等问题。

  目前,全县组建村(社区)精神脱贫互助组148个,许多互助组坚持每月入户开展活动两次以上。县委领导这样阐述决策的初衷:“如果简单地给钱给物,会助长群众等靠要思想。我们在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时,一开始就在如何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这才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

  创新载体:“宣讲+文艺”搭建扶志扶智大舞台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丹凤县注重培养新型农民、优秀乡土人才,促使贫困户向文化示范户、精神文明户、产业专业户转变。

  县上积极改进农民培训方式,突出培育他们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专家学者、致富能人、业务骨干等组成的精神扶贫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困难群众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在镇村创建脱贫攻坚农民夜校155个,采取“群众点菜单、干部来做菜”的方式进行授课。有针对性地解决政策释疑、信息传递、法律服务等问题。目前,农民夜校已举办各类培训班450多期,为群众编印发放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读本》《惠民政策汇编》等教材2.5万多册。

  县上积极创新“宣讲+文艺”模式,把政策说教融入文艺活动,把道德讲堂搬到农家院落,突出以弘扬勤劳致富、孝老敬老等传统美德,引导群众抛弃等靠要消极思想,树立良好家风民风,引导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相关部门在开展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中,注重培养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变自唱自拉为大合唱、交响乐。

  去年,县委宣传部编辑《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通过漫画和顺口溜,在《当代陕西》《商洛日报》连载。拍摄了微电影《段家湾的笑声》,深受群众欢迎和各级领导好评。今年,县上还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策划了摄影、书画、文学大赛,文艺汇演、微电影拍摄、文艺采风等六大活动。

  项目带动:“基建+创建”占领农村思想主阵地

  县上坚持用抓项目的思路推进精神脱贫。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融思想教育、道德养成、文化传承、精神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结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在各行政村建立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主要路段和人口集中区设置宣传牌、文化墙等设施。搜集整理崇德向善、便于传诵的家规家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其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化装饰品”进入千家万户。他们坚持用贫困户发展产业、参加就业来检验精神脱贫成效。县上专门建立社区工厂,安排贫困户就业,千方百计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土门镇高峪村52岁的彭海朝,双腿有残疾,被作为特殊人群吸纳进社区工厂,从此有了固定收入。彭海朝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住上了楼房,做梦也想不到。我的竹编产品在网上销售,月均净收入在3000元以上。年底我家就要脱贫了!”

  据县扶志扶智指挥部总指挥、宣传部部长王舒介绍,下一步,丹凤将深化“四扶五风六化”行动,通过开展“四帮四扶”主题活动,实现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爱心超市、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文化惠民、统筹宣传“七个大提升”,全力助推脱贫摘帽目标如期实现。

  • 相关阅读
  • 秦岭五月雪纷飞 牛背梁景区惹人醉

      本报讯(刘媛 侯沁琳)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本应到了草长莺飞,艳阳高照的时候,可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却绘制了一幅“飞雪迎夏到”的绝美画卷。  5月7日凌晨3点多钟,在海拔2000米的骆驼峰景...

    时间:05-08
  • 商洛市政府集中套开工作会议 安排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安全生产等工作

      本报讯(记者余婷)为精简会议提升效能,5月7日市政府集中套开工作会议,对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五大活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及秦岭违规建筑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市委常委...

    时间:05-08
  • 洛南表彰脱贫攻坚青年典型

      本报讯(姚渤潮 王强)日前,共青团洛南县委、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决定,授予陕西辣上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会锋等10名同志2018年度洛南县“青年致富带头人”和洛南县扶贫开发局脱贫办干部张鹏等10名同...

    时间:05-08
  • 柞水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

      本报讯(樊巧玲)柞水县以建好节会宣传、集中宣讲、阵地普法、媒体宣传4个平台为抓手,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法治宣传工作,有力推动法治文化大融合、大发展。  县上充分利用各种节会,组织相关单位在人员密集场所...

    时间:05-08
  • 柳树湾村集体经济开新路

    党建“飘红” 产业“透绿” 民生“增福”柳树湾村集体经济开新路  本报讯(王峰 江学树 李治军)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思路,以“党旗引...

    时间:05-08
  • 举一反三抓整改 攻坚补短促脱贫

    郑光照在商南调研脱贫攻坚暨考核整改工作时强调举一反三抓整改 攻坚补短促脱贫  本报讯(党率航)5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光照深入商南县调研脱贫攻坚暨考核整改工作。他强调,要聚焦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

    时间:05-08
  • 商洛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本报讯(记者李小龙)5月6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精神,讨论审议我市有关改革方案。  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陈俊主持会议并讲话。...

    时间:05-08
  •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

      本报讯(刘媛)5月6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岗岭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中心组成员和机关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传达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时间:05-07
  • 【五一】小长假 商洛美景醉游客

      记者 谢非  今年,五一劳动节4天小长假,遇上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久在室内的人们抓住春天的尾巴,动身前往心仪的景点,带着家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据统计,“五一”期间,我市各个旅游景点人气爆...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