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九旬老人满满的爱国情

九旬老人满满的爱国情

2019-06-05 10:06:35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陈丹娅

  开栏语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广大离休干部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今日起,本报联合商洛市委老干部工作局推出“难忘的新中国记忆”栏目,通过老干部的亲身经历和见证,热情讴歌伟大祖国70年来的沧桑巨变,颂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充分展示老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以此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凝聚智慧,为商洛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现年92岁的赵中统,1947年参加革命,1990年3月离休;当过兵,打过仗,挨过饿,从吃不饱睡不好的战火纷飞年代走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不忍心回忆过去的酸楚,更不敢想象如今生活的富足。70年风雨同舟,70年春华秋实,70年一个老人的艰辛成长,70年难以抹掉的岁月印痕,回忆历史,老人热泪纵横……

  山西兵娃的心愿:

  睡一夜好觉吃一碗捞面

  走进赵中统的家,三室一厅的房屋里装修呈现出现代化的生活,但屋里陈设的家具将人一下子带入了历史。“这是我参加工作时候常用的箱子,这是五十年代初我找人打的家具,这是……”赵老介绍着家里的老家具如数家珍。这些老家具在我们看来,说是老古董也毫不夸张,而在赵老心中,这些都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美好。

  说着他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当年20岁的山西运城少年赵中统跟随刘邓大军南下,在鄂、豫、陕三地打游击,随着大队伍的转移,他们来到了商洛,当时正值兵荒马乱,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辛,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赵中统扛稳了肩上的钢枪,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保家卫国的使命。“当时打仗走到商洛的时候,我们人数已经很少了,基本上就是五六个人一个旅,为了不让敌军知道我们真实的人数,我们一会儿换成三旅,一会儿换成五旅,换来换去其实就是我们几个人;白天还好应付,一到晚上就不安全了,我们不能睡觉,害怕被敌人发现就轮流值班放哨,一点儿都不敢含糊,有时候一晚上要转移十几个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下来。”讲起这段艰苦岁月,赵老的泪水就没有停过,“我是山西人,在这边很不适应。就拿吃的来说,我们那边不种玉米,习惯吃面,而商洛这边的人喜欢吃玉米糊汤,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不打仗了,我能睡一夜好觉,吃一碗老家的捞面,这就是我幸福的生活。如今,别说是一碗捞面,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比过去的皇帝吃得还要好。”

  人民公仆的责任:

  建一座水库为一方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赵中统也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从县委文书到地委秘书处,又从秘书处调入供销社,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在他记忆深处,丹凤龙潭水库的修建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一辈子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在丹凤修建龙潭水库的日子,水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庄稼成长的必要条件,而那时候整个丹凤城区吃不上水,没有了水还谈什么发展,所以当时组织把这个事情交给我的时候,我就暗自下决心要早点修好水库,造福群众。”在他看来,作为人民的公仆就必须要为老百姓解决实事,当时负责修水库的干部一共有6个人,水库修建是24小时不停歇的施工,一天3班倒,所有干部吃住都在水库上,日日夜夜都在赶工期,别人还会轮岗休息,赵中统有时候1天1夜都不睡觉,就是为了让水库早日建成。因此修水库的3年,赵中统基本上很少回家,“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我们修水库只花了453604.21元钱,修了整整3年,用了75万个工时。大家都是一心为公,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你看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龙潭水库依然是丹凤的主要饮用水源地,还在继续为丹凤人民服务,想到这里,我觉得曾经吃的苦都是有意义的。”讲起龙潭水库的修建,赵老一身正气。

  丹凤龙潭水库,是丹凤的一级饮用水源,兼具防汛灌溉之用,滋养着整个县城。该水库位于丹凤县城东北部,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库水清冽丰沛,水质极佳,总库容27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0.5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54万亩。40多年来,该水库在防洪、灌溉及县城供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丹凤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离休老干部的希冀:

  有一颗恒心做一个好人

  从睡不好吃不饱的年代,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改变,赵老觉得就是穿越了一个时代;从打游击的居无定所,到吃上公粮的喜悦,赵老不相信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从“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富足,到如今电气化的普及,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赵老感觉比中了五百万彩票还要精彩!

  “我爸今年90多岁了,穿的还是30年前的衣服,平时也不让我们给他买东西,家里的家具我们都好几次要求换了,他硬是不让换。平时吃饭也响应光盘行动,就连我孙子把饭掉到地上了,他都要捡起了吃掉说不能浪费,他艰苦朴素地过了一生。”说起自己的父亲,赵老的儿子有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骄傲。

  “和过去相比,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是我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所以我希望这一代的孩子们能保持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拥有一颗恒心,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多作贡献。”提起对新一代的希冀,赵老说得很是认真。

  跟随着赵老回忆的轨迹,那些峥嵘的岁月,那些深深的爱国之情,在老人回忆过去的瞬间被点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穿越世纪的老人内心深处对党和国家的忠心,对人民和下一代的爱心,对中国未来和中国梦的信心!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商州赛区开赛

      本报讯(记者 王孝竹) 6月11日,由商州区政府主办,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商州区足球协会承办的2019商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商州赛区在秦韵教育城举行开幕式。  本次比赛为期5天,自6月...

    时间:06-13
  • 党的呵护让我们过得更滋润

      陈丹娅 陈芬  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征战陕南,从学了一个星期医疗知识的卫生兵变成疗养院的主治医师,70年的艰辛岁月在如今87岁的鄢蔚如眼里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70年的成长,70年的历练,70年...

    时间:06-13
  • 中国核桃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省级评审

      本报讯 6月6日,我市申报的《中国核桃数据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一期)实施方案》通过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意见》...

    时间:06-13
  • 商洛市部署机关党的建设暨创建模范机关工作

      本报讯(刘媛) 6月12日下午,全市机关党的建设暨创建模范机关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交流机关党建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机关党的建设暨模范机关创建工...

    时间:06-13
  • 全市举行民兵组织整顿集合点验大会

      本报讯(记者 李敏) 6月12日,全市民兵组织整顿集合点验大会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局长彭导荣出席,市委常委、商洛军分区政委张晓明,副市长李华讲话,商洛军分区司令员胡卫斌宣读民兵干部任职...

    时间:06-13
  • 商洛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讲部署会

      本报讯(刘媛) 6月12日,市委宣传部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讲工作部署会,安排部署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讲工作和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组来陕期间商洛宣传舆论工作。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央督导组提出的&l...

    时间:06-13
  • 商州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本报讯(张玺文) 为切实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从6月份起,商州区组织开展为期4个月的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十项专项行动。  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取缔中心城区范围内各类违规占...

    时间:06-13
  • 拍摄七彩田园 撰写锦绣文稿

      ——商洛日报社“四力”主题教育新闻业务培训锦绣大地全媒采访作品选登  扫码观看全程直播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 汪锳 谢非 张雯靓 张珍珍 党率航  通讯员璩宏伟代绪刚吴亚婷...

    时间:06-13
  • 柞水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

      本报讯(索文锳) 在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中,柞水县建立六大机制,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县上建立清单管...

    时间:06-13
  • 丹凤首次实现无人机喷洒防治核桃病虫灾害

      本报讯(淡永鸿) 6月10日,在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千亩核桃主题公园内,只见六架农用植保无人机在集中连片的核桃树上空来回穿梭,无人机底部不断地往外喷着细细的乳白色水雾,将高效氯氰菊酯、中生菌素等绿色无公害...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