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夯实稳就业责任 写好保民生答卷

夯实稳就业责任 写好保民生答卷

2020-03-16 08:42:50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丹凤县防疫发展“两手抓”系列报道之二

  樊利仁 冯永发

  2月22日,丹凤县峦庄镇政府帮助27名外出务工人员踏上鄂尔多斯煤矿复工“专列”,返岗农民工汪德良让其家属为镇政府送去了锦旗;3月6日,武关镇主动联系丹凤县驻温岭市劳务输出工作站,安排专车让46名温岭务工人员返岗,镇政府向驻温岭市劳务输出工作站赠送了锦旗……这些暖心的举动,只是丹凤县在抓疫情防控和稳就业过程中一个个温暖瞬间,很多感人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丹水凤山之间上演。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如何尽快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就业所带来的影响,巩固脱贫成果?成为丹凤县委、县政府最关注的课题。

  丹凤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对症开方,为群众定制了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大礼包”,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截至3月11日,全县有序帮助和引导外出务工2227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7953人。

抓对接强服务   打通务工返岗“最后一公里”

  2月18日一大早,寺坪镇辖区内的26名韩城煤矿工人乘上镇政府提供的务工“专车”在县高速路口踏上了新一年返程务工的道路。临别时,务工人员董当牢对工作人员说:“感谢政府包车送我们,也感谢你们帮我顺利出门打工挣钱……”

  为了帮助像董当牢一样常年在外务工人员顺利返岗,丹凤县面对疫情期间劳务输出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及时定制方案,出台政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发动各镇办采用定点包车等方式,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积极帮助农村剩余劳力有组织外出务工,采用“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的方式,打通务工返岗的“最后一公里”,多途径防止群众因疫减收、因疫返贫。

  县上积极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农民工返乡回流人员就业意向调查,动态实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充分发挥村(社区)劳务输出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中介能人作用,搜集整理苏、浙、沪等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等区域用工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在村(社区)显著位置张贴招工信息等方式,线上线下向求职者推介务工信息。针对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已搜集165家用工单位信息(省外33家、县外省内95家、县内37家),发布网络招聘信息8期,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

  丹凤县针对“点对点”有组织劳务输出包车费用补贴出台了实施意见,以有组织输出到南京、温岭、嘉兴等“十大”劳务输出基地为主,对县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输出带头人、村级劳务输出工作站及能人大户有组织劳务输出本县户籍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按车次给予1500元至8000元的补贴。对同一目的地务工人员达到20人以上的,进行“点对点、一站式”免费直达输送。

  截至3月12日,丹凤县通过“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8批次,安排专车40辆,累计输送909人(跨省“点对点”输出396人、省内“点对点”输出51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8人。

稳企业抓生产   开启复工复产“绿色通道”

  “我们公司正月初三就复工了,刚开始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外边的物资进不来,厂里需要的消毒物品买不到,工人也很紧缺。县上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及时提供了防疫物资,帮助招聘工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工人就从50人增加到200多人,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丹凤县竹林关社区工厂——鹤秦服装公司办公室主任柯宽荣提到企业复工复产,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丹凤县积极加大本地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加大本地企业用工岗位开发,帮助群众就近就业,既有效缓解了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也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稳定农民收入的“双赢”目标。

  “这次疫情这么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正愁今年咋过啊,没想到政府替我们操心,介绍我进了厂子,在家门口找到了活干,既照顾了家,一个月还能挣几千元钱的稳定收入。”家住丹凤县商镇老君村的刘飞,近几年来一直在江苏务工,年前回到丹凤,原计划春节过后继续外出,一场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就在他发愁之时,镇、村干部介绍他到县工业孵化园五谷源食品有限公司上了班。

  丹凤县大力鼓励县内企业带动就业,对企业与劳动者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用工3个月以上,按照吸纳就业人数给予1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对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吸纳未就业大学生见习的,给予见习人员12个月以内每人每月1200元的见习补贴;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企业及社会组织,每吸纳1人补助1000元。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的用工保障力度,大力支持创业中心建设,按照县级创业中心20万元、镇级创业中心10万元的标准给予入孵企业房租、水电费等补贴。县农商行还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民营小微企业,暂时无法正常归还到期贷款而发生逾期的,还款期限宽限至6月30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及小微企业,按照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调整并顺延宽限内的还款计划。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的25家社区工厂、扶贫基地中已开工复产16家,带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07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52人。

强保障惠民生  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梦”

  “村上邀请电子厂上门给我手把手培训,不到一个小时,就掌握了技术,我还领了一点材料在家做工,有活干了,有了收入,感觉人活得更有意义了。”竹林关镇大桑园村贫困户杨根保,肢体一级残疾,常年坐在轮椅上,他听说镇上组织社区工厂到村举办培训班就踊跃参加了。

  丹凤县针对像杨根保这样的残疾人以及需要在家发展产业、照顾老人小孩等无法外出务工群众,积极联系社区工厂上门手把手、一对一开展技术培训,让群众在家里就可以务工。

  丹凤县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以工代训满20天的用工单位,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6个月内,按每人300元标准给予补贴,工作时间在满20天的基础上每增加1天,按每人每天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累计不超过1800元。鼓励返乡人员自主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对取得技师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至3000元的技能培训补贴。加强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能力,带动吸纳劳动力实现多渠道脱贫增收。对培训后三个月内在当地产业园区(农业园区)扩大种植养殖、加工业生产规模的,可向县小贷办申请15万元以内的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最长6个月。县农商行对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含续贷、展期)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延长扶贫小额贷款还款期限,各项政策保持不变。

  丹凤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发保洁、绿化、公路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户有劳动能力人员和贫困户中的弱劳动能力人员,确保安置点“零就业”家庭实现稳定就业。动员有光伏扶贫电站的村(社区),要拿出80%以上的收益用于开发公益岗位和支付贫困劳动力劳务费,解决村(社区)弱势群体的就业需求。鼓励各帮扶部门对所包扶村至少开发两个以上的公益性岗位,确保贫困群众收入稳定。

  • 相关阅读
  • 增强维权意识 创建放心环境

      3月15日上午,商州区在市中心广场举行2020年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现场对评选出的10家2019年度全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进行授牌。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开展消...

    时间:03-16
  • 洛南一群众购口罩被骗警方帮助追回11万多元

      本报讯(李重立)3月12日,洛南县公安局刑侦民警在干县警方的紧密配合下,快速将利用口罩买卖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归案,及时为受骗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6846元。  2月8日,洛南县石坡镇村民王某勋报警...

    时间:03-16
  • 春耕春播正当时

      3月12日,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村民正在茶园除草、施追肥。村上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抢抓时机组织村民给村集体新建茶场施底肥、铺设滴管管道,给已经建成的茶园施追肥。(赖光全 摄)  近日,洛南县永丰...

    时间:03-16
  • 省农业农村厅宣讲组在商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

      本报讯(刘宏超 米乐)3月11日至12日,省农业农村厅宣讲组来我市,在洛南县、柞水县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  宣讲会上,宣讲组对2020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辅导。详细解读了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

    时间:03-16
  • 镇安建立脱贫攻坚周例会制度

      本报讯(毛彩玲 陈风军)日前,镇安县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周例会制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立制度抓统筹。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周例会制度,以...

    时间:03-16
  • 商南党建引领促春耕

      本报讯(李治军 赵家婷)“党员就应该带好头,能帮多少是多少,希望大家都有个好收成。”3月10日,商南县湘河镇地坪村党员曹建恒主动担任香菇生产互助组组长,积极协调购买菌种、菌料、口罩等物资,带动...

    时间:03-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