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州 项目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商州 项目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2020-04-10 08:49:50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王倩 李小龙

  开栏的话

  人间四月春色好,项目建设正当时。近年来,全市上下持之以恒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攻城拔寨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有效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连日来,本报记者来到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一线进行了深入采访。

  即日起,本报推出重大项目建设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成效和现状,坚定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扎实细致防疫情、一以贯之抓项目、齐心协力促发展、决战决胜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敬请关注。

  4月7日,初春的阳光带着温热洒在大地上,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区的绣球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商州区到处呈现出一片复工复产、加快建设的火热景象。

  “今年,我区将建设重点项目100个,目前已开工66个。”商州区项目办主任王波告诉记者,近年来,面对严峻的投资和经济下行压力,商州区始终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将项目建设作为抓产业、促发展的有力支撑。

园区承载效益显

  3月11日早,走进商州区夜村镇白灵菇农业园,拌料车间内工人忙着上料,传输带运转时的“嗡嗡”声奏响了一曲产业兴旺的悠扬曲目。

  院内停着一辆装有冷链的货车,工人正在一箱一箱把包装好的白灵菇搬上车。“这些货总共320箱近1000公斤,将发往河南。这是春节后第一笔订单,算是开门红吧。”厂长霍占国说,白灵菇农业园年产白灵菇鲜品1200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公司效益良好,还带动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从拌料开始,装瓶、灭菌、接种……一系列的程序都是自动化,可以说是零失误,而且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都出菇。”霍占国在介绍生产线时,透着一丝自豪。他说,全部实现自动化是一大特点,不但可以提升产量,还节省了成本,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该项目是经南京方面牵线搭桥,成功引进北京天吉龙生物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它是西北地区首家利用先进专利技术、工厂化规模生产白灵菇的项目,也是国内首家工厂化冷房全天候生产白灵菇鲜品的项目。

  记者看到,整个园区非常干净,屋内菌瓶整齐地摆放着,一朵朵洁白的白灵菇升柄展伞,长势喜人。霍占国介绍,这里占地35亩,有标准化生产车间两栋、智能养菌出菇房32间,有一条生产线,相关配套附属设施也实现了现代化,可日产白灵菇1.6万瓶。

  “白灵菇是食用菌中的上品,营养价值高。主要销往北上广等大城市,价钱好时,1公斤能卖到30元钱。”霍占国说,白灵菇主要以棉籽壳、麸皮、玉米芯为原料,利用高温杀菌、瞬间降温、分离繁育等专利技术,采用智能化生产线,一般120多天就能出菇。

  “项目建设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动能。推动农业生产园区化,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群众脱贫。”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宏军感慨地说。

  近年来,商州区不断加强产业集成意识,无论是工业产业,还是农业产业,都始终坚持园区化承载、集群式发展,产业聚集效益十分明显。

产业延伸链条全

  近年来,商州区在重点项目发展上,始终立足区域实际,围绕脱贫攻坚,更加注重发展脱贫产业,积极在产品研发、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使区内产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为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初春的商洛,大地回暖,全区的春季菊芋收购工作在各个村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森弗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去年年底,公司就对菊芋收购工作进行了充分安排,制定了完备的收购工作方案,年前完成了第一轮收购,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收购。

  菊芋收购只是森弗公司的一项工作。据介绍,菊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富含的菊粉具有平衡血糖、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功能型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等领域。森弗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2016年起在商洛积极发展菊芋产业,免费为群众发放菊芋种子,指导群众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种植,进行保底收购,加工生产成大健康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球各地,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贫困户+大健康产业”的精准扶贫闭环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森弗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让菊芋产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2019年,投资约3亿元,建设占地65亩的商州区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竣工投产。作为商州区当年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为全区的菊芋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完善。

  森弗公司相关负责人杜永茂告诉我们,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引进膜分离、纳滤浓缩、双螺旋挤压等核心设备,应用MES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装配了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管理系统。“中心整体实现了智能化,菊芋发展的产业链实现了无缝衔接,这样一来,我们就在市场上掌握了话语权。”

  商州区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以“政府搭台、企业引领、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理念,采取种植、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经营模式,年加工菊芋10万吨、生产菊粉6000吨。终端产品有固态饮料和液态饮料,可实现年产值3.6亿元,是商州区目前带动农户最多、增收最多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

带贫益贫效果好

  “脱贫攻坚是近几年的核心任务,而脱贫的关键要看产业。那么,在建设项目时,首先考量的就是带贫效果如何。”王波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商州区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项目带动脱贫、以企业带动增收。

  杜永茂告诉我们,目前森弗公司共带动全区3万户群众种植菊芋,面积达5万亩,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是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应收尽收,而且是上门收购,保证贫困户的收益,实时兑付资金。”杜永茂说,森弗公司菊芋收购共涉及商州区17个镇办,年前第一轮菊芋收购6.5万多吨,兑付群众资金7300多万元。同时,该项目可提供就业岗位320多个,菊芋成为了群众增收的朝阳产业。

  而在夜村镇的白灵菇基地,群众则是通过在基地务工和分红实现增收。白草岭村的贫困户刘书亮,前些年为了维持生计,到金矿上打工,却落下了尘肺病,干不了重体力活。现在移民搬迁到安置小区,因为要照顾上学的孩子,他和媳妇便在离家不远的白灵菇基地干活。他在厂里负责拌料,妻子专门采菇和包装。“在家门口干活很方便,活也不重,身体也能吃得消。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元。”刘书亮笑盈盈地说。据介绍,白灵菇基地已和全区28个村1000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带动合同,年度分红3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直接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70多人,间接增加就业360多人。

  作为现代中医药产业亮点的笃诚植物提取项目,年可处理中药材3万多吨,辐射带动1万户群众新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亩,户均增收3000多元,真正使中药材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年来,商州区的重点产业项目都是围绕脱贫攻坚实施的,通过解决就业、土地流转、经营参与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王波说。

增进福祉生活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民生。商州区以“四城联创”为目标,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4个,完成投资16.8亿元,万达广场、州城路综合大厦、商州环卫作业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北新街体育商城、东关街改造提升等项目已竣工,中心城区更加靓丽,市民生活更加舒心。

  “以前这里没有规划,村民自建房都是乱七八糟的,现在万达广场建成后,这一片区域环境变美了,购物更方便了,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事情。”市民牛露说。去年6月,位于市区通江路和州城路交汇处的商洛万达广场正式开业。据了解,商洛万达广场项目占地面积5.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是一座集购物、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全业态商业综合体。商洛万达广场的开业,为市民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商贸功能完善,提升了城市商业品质与环境。

  每一个项目的落地生根,都有它重大的意义。商州区在坚持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同时,坚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把民生保障项目放在重要地位、落到实处,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蓄积动力,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第六小学、第十二幼儿园,这两所学校在去年9月已招生开学,新增城区小学学位550个、幼儿园学位720个,使城区‘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王波说,去年,商州区实施重点民生项目22个,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现如今,走在城区,街道干净整洁,商贸综合体人气旺盛,公园里的健身氛围浓厚,学校规划布局越来越合理了。“城市变美了,生活难题解决了,各方面都很便利,觉得幸福感都提升了。”市民王晓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商州区始终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聚焦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建项目、增投资、兴产业,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商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脊梁”。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敲定

      本报讯(海子)日前,市委印发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从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经济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

    时间:04-14
  • 商南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胡蝶  秦岭最美是商洛,绿色商南添锦绣。  3月21日,微风轻拂,春光明媚。位于商南县富水镇的茶海公园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茶树上新芽萌发,细嫩的芽叶赏心悦目,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采茶的群众分散在茶园...

    时间:04-14
  • 柞水四大增收行动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讯(周雯)柞水县把稳定增收作为降低疫情影响和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扎实开展“就业帮扶、企业复工带贫、特色产业项目、农产品消费扶贫”四大增收行动,将力争在上半年把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的影...

    时间:04-14
  • 商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

      郭永红主持 张岗岭郑光照高健出席  本报讯(记者 李敏)4月13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传达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

    时间:04-14
  • 商洛市禁渔执法初见成果

      本报讯(岐宁 王倩)为了巩固禁渔工作成果,切实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根据中省统一安排部署,我市扎实开展2020年禁渔管理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周密部署,强化责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发布《商洛市202...

    时间:04-13
  • 商州加快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工厂

      本报讯(刘金强 林高宏)4月9日,商洛鑫康融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商州区三岔河镇移民搬迁点兴建的社区工厂正式开业。44岁的易地搬迁户赵巧玲正忙着给电视天线压铁盖,她说,之所以能来这里上班,是因为工厂就在新家...

    时间:04-13
  • 山阳 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本报记者贾书章 白志鑫  阳春三月气象新,丰阳大地涌春潮。  记者日前走进山阳县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看到园区入驻的电子企业已经陆续复工复产。在陕西佳德同创电子有限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身着统...

    时间:04-13
  • 商洛市开展创文“八大专项提升”活动

      本报讯(南星 陈波)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我市将开展“八大专项提升”活动,确保今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  开展志愿服务专项提升活动。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

    时间:04-13
  • 冰雹猛烈突袭  武警官兵星夜驰援

      4月9日晚19时许,陕西省商南县突将突降特大暴雨冰雹,并伴有强风闪电,短短30余分钟,县城街道变河道,冰雹积水短时间内高达500毫米,暴雨冰雹砸坏车辆树木,损毁城市基础设施,部分街道交通、电力、通信瘫痪,大...

    时间:04-10
  • 商洛再次迎来降温降水天气

      本报讯(记者 谢非)4月8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预计从10日开始我市有一次降雨降温天气过程,气象条件适宜南部浅山区春耕春播作业。但同时要注意,12日、13日我市北部高寒山区温度将降至0°C左右,各地应提前...

    时间:04-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