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网红”拉面店背后的奋斗故事

“网红”拉面店背后的奋斗故事

2020-12-03 08:33:46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宁商扶贫协作中的创业故事”之三

  “网红”拉面店背后的奋斗故事

  白志鑫

  在美食众多的南京,有这样一家店,从早到晚都有人在店门口排队,抖音、微博等平台上各类美食博主更是竞相“打卡”。9月16日上午,记者按照导航提示寻到了位于鼓楼区丁家桥18号的“西北桥头清真牛肉拉面大王”,店铺开了牛肉锅贴和生牛肉两个窗口,大概30多个人正在排队。正值饭点,店内坐满了食客,一名瘦高的中年男子正帮着前台点单,他一边招呼顾客入座,一边给厨房报单子,忙中有序。他就是店主惠中保,20多年前从丹凤来到南京创业,多年的奋斗,把最初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拉面店发展到现在日营业流水超8万元的“网红店”。

  创业伊始多坎坷

  “来,老乡,先尝尝。”说话间,惠中保端来一碟牛肉锅贴和一碗牛肉拉面邀请记者品尝。虽已落户南京,但惠中保乡音未改,在异乡倍感亲切。

  初中毕业后,惠中保一直在家务农。当时他年轻力壮、又肯吃苦,每年的收成还算可以,但是他发现不管怎么努力种地,家里穷困的状况依然改变不了,不甘认命的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1994年,20岁的惠中保学习了几个月拉面手艺后,带着从亲戚那里借的7000元,只身前往南京。

  “从选址、跑手续到正式开店,前后折腾了快2个月,总算是把店给开起来了。”回忆起初次开店的经历,惠中保历历在目。他在南昌路附近租了一间13平方米的小屋,一个大炉子,6张桌椅,一番简单的布置,惠中保的小面馆就开张了。

  干餐饮行业,赚的是辛苦钱。每天早上4点,惠中保便开始准备食材,熬牛肉汤、煮肉、和面醒面……差不多忙完准备工作后,第一批顾客也陆续进店了。原本就是小本生意,为了节省开支,他没有雇人,自己既当师傅又当伙计,每天忙到深夜12点多才能关门休息。

  南京雨水多,店门口的遮雨棚有时候“不听话”,雨一大就晃晃悠悠,有时忘了及时排水,水聚多了便倾泻下来浇熄炉火。潮湿的蜂窝煤很难点着,惠中保一边忙着换煤一边忙着生火,脸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炉子重新点燃后,还要随时注意遮雨棚上的积水。“有时候锅里正下面呢,水哗啦啦就从棚布上翻下来了。”在惠中保的印象中,雨天的自己总是特别狼狈。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拥有一个门面房,刮风下雨都不担心。

  晚上,惠中保躺在用桌子拼凑的“床”上,细细盘算当天的收入。每到此时,他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他告诉记者,虽然每天过得很辛苦,但是一想收入与付出成正比,也就不觉得有多苦,更何况开店借来的7000元承载着家人的期许和自己全部的希望,他不敢也不能辜负,只能铆足了劲往前走。

  经营了不到一年,拉面店却因拆迁被迫搬离。1995年,惠中保搬到丁家桥附近。这回他终于有了一间门面房,由于地处居民区,生意比之前还要火爆。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店里的生意一年更胜一年,收入大幅增加。而他在附近居民眼里,依然是一个“外来户”。楼上住户嫌他生意扰民,常常来投诉,租金也年年上涨。人在异乡,势单力薄,惠中保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满,默默承受一切,“越是让人看不起,越要活得争气。”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提升拉面和牛肉锅贴的口味上,改良工艺,提升口感。

  随着店铺越做越大,惠中保也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在房东不断涨房租时,惠中保提出要购买一楼5间门面房,房东以为他开玩笑,随口报出了每平方米比市场价高几千元的价格,并让他一次性全款付清。惠中保咬牙拿出多年积蓄,买下了这5间门面房。重新装修了一番,竖起了“西北桥头清真牛肉拉面大王”的牌子。

  “网红”产品拓市场

  在拉面店经营顺风顺水之时,惠中保一度陷入迷茫。他反思道,一直以来拉面店的风格没有突破和创新,而是在一味的重复,如果餐食缺少特色,很容易被同类型餐饮店挤垮,甚至被市场淘汰。于是,惠中保在认真调研了市场、跟着专业的师傅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增加了牛肉锅贴、刀削面等20多个品种,并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时调整口味和餐食。

  “你看我这个锅贴,不管啥时候吃都是脆的。”惠中保夹起一个锅贴对记者说,他的牛肉锅贴每份比南京某老字号的还贵2块钱,但是顾客依旧络绎不绝,这都源于他对食材的把控和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他不但改进了制作方法和配料,坚持手工擀皮,而且馅料必须使用新鲜牛肉,每一项配料都必须过秤,每只锅贴要包多少克的牛肉馅都有明确的标准,各环节严格操作,保持了锅贴的脆香口感。在他近乎苛刻的把关下,牛肉锅贴一经推出,便受到顾客一致好评,大家口口相传,很多人大老远过来排队购买。

  “西北桥头”每日排队的人群引起了江苏电视台一档美食节目的注意。该栏目组在“搜街”中发现,惠中保的店一天到晚都有排队的人群,询问一番得知,原来大家都在买牛肉锅贴。节目组也排队买了一份,回去就做了一期节目介绍“西北桥头”的牛肉锅贴。在媒体的推广下,“西北桥头”的锅贴一时间声名鹊起,排队的人更多了。

  生意火爆,店里对牛肉的需求自然增多,为了保证牛肉品质,惠中保经过考察,与南京江北一家养殖场达成合作。合作几年后,惠中保买下了该养殖场专门饲养黄牛,还请来清真阿訇下刀处理牛肉。由于他使用的牛肉不掺假注水、品质口感好,周边居民纷纷前来购买鲜牛肉,于是饭馆又增加了一项新业务:卖鲜牛肉。每天宰一头牛,一部分供店里使用,一部分出售,天天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生鲜牛肉成了他店里的第二个“网红产品”。

  满腔情怀做事业

  惠中保的拉面店火了,引来许多店跟风模仿。2011年,惠中保注册成立了南京惠宝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了“惠宝记”商标,将自己的餐饮店规模化经营管理。

  “要感谢宁商扶贫协作啊,给我们这些在外创业人员提供了很好的营商环境。”惠中保感慨,创业伊始,他也有“脸难看、事难办”的时候,随着宁商协作帮扶力度加大,各种办理环节不断压缩,昔日要跑几趟的手续当天就能办好。一些政策福利也向在宁创业务工人员倾斜,南京市民对待商洛人民也特别亲切,他与邻居们也成了朋友,为表感激,每年春节他都会打包店里的“网红”牛肉送给大家。

  在拉面店里,记者注意到几名说陕西话的店员。“我们店里这30多名员工都是咱商洛人。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也想带动更多的老乡一起致富。”惠中保笑着告诉记者,其中9个人已经落户南京。

  南京市丹凤商会负责人介绍,惠中保是商洛老乡做拉面时间最长做得最大、安置贫困户就业最多的,因此,他被推选为南京丹凤商会副会长。在商会中,他努力帮助更多的商洛老乡在南京发展、立足。

  每年春节回到老家,惠中保都会带着慰问品去看望村里的老人,还给村里的学生送去助学金。“我没文化,所以走了不少弯路,希望你们要把握好学习的机会,实现你们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是对自己的子女还是村里的孩子,惠中保一直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

  去年,惠中保送小儿子去新西兰留学,顺便去调研当地的牧场养殖情况。“那边的牧场是规模化发展,好多东西值得借鉴。”惠中保说,下一步,他想引进先进的养殖管理经验,扩大养殖场的规模,进一步拓宽生鲜牛肉市场。

  从一个打工仔到如今落户南京,惠中保自信爽朗的笑容里沉淀着20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他用自己的坚韧与勤劳在他乡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 相关阅读
  • 杨氏黑社会团伙覆灭记

      柞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斌宣读起诉书  庭审现场  温江涛 牛亚军  “平时势扎的老,穿的很讲究,四五十岁的人了,经常露着文身,爱戴个大金链子,看起来就不像个好人。”这是镇安县部分熟悉杨氏...

    时间:1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