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参与垃圾分类 呵护绿色家园

参与垃圾分类 呵护绿色家园

2022-03-07 08:47:42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方 方

  垃圾分类成为日常习惯


志愿者在金凤山广场参与“美丽城市你我守护,志愿护绿你我同行”活动。


  近年来,在商州中心城区,市民惊喜发现:街道两旁摆放的垃圾分类箱十分醒目,即便是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垃圾随手分类也已经成为大家的日常习惯。
  自2020年12月份,我市启动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区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凝聚合力,积极推进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21年10月份,商州区成功申报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为此,商州区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并抽调5名工作人员负责办公,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150名,在城区30个小区宣传和督导垃圾分类工作。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很重要,让大家配合我们,工作才可以顺利进行。”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朱娟娟介绍,垃圾分类看似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面对整个商州城区来说,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为了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商州区政府召集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专题培训,宣传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环节的规范要求。
  同时,相关单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活动,让民众深刻认识垃圾分类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还自行编排垃圾分类相关舞蹈、啦啦操、健步舞、小品及演讲赛,创新宣传方式。”朱娟娟说,他们在商州区全兴紫苑、群贤居等30个小区及公共场所进行文艺节目演出和互动游戏,活动过程中,发放垃圾桶20个、围裙300个、扇子500个和分类指南等宣传资料3000份,以此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

商州区第二小学的学生展示手工制作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3月4日,商州区第二小学思政课老师龙栋良,在二年级五班开展“我们不乱扔”垃圾分类主题课堂,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课堂上,龙栋良讲解了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常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及作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卡通图片在PPT上进行演示。“不乱扔垃圾能让我们的校园、社区、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变得干净美丽,这是一种文明行为,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既讲卫生、又讲文明的小学生呢?”互动环节中,龙栋良提出怎么处理身边产生的垃圾等多个问题,学生答对奖励“文明花瓣”。为了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记忆,龙栋良还自编儿歌《扔垃圾,有学问》和学生一起演唱。
  据了解,近几年商州区第二小学通过主题班会、教师培训会、家长会等形式宣传教育垃圾分类的好处,在“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大赛中,学校所有美术组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箱、饮料瓶、水管等废弃物品制作相机、楼房、火箭、坦克、飞碟等手工作品,赛后将300多名学生的获奖作品集中在学校展出。“我们向学生与家长发出垃圾分类倡议书,让孩子把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龙栋良说,每次活动的开展,都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还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民点赞身边新变化

督导员引导住户正确投放垃圾。


  “认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类要清楚。蓝色大桶可回收,变废为宝好颜色。绿色大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红桶垃圾最有害,电池灯管就是它。灰色大桶装其他,尿布旧物来安家。”在时代华城小区,督导员牛燕一直在用垃圾分类顺口溜给住户进行宣传,住户王春阳表示这样的宣传方式好记,好理解。
  “我们小区以前只有两三个垃圾桶,也没有分类亭,现在一个分类投放亭有十几个垃圾桶,规范多了。”王春阳说,从前小区垃圾投放不规范,垃圾桶外垃圾成堆,看到督导员为了让住户规范投放,给大家讲解垃圾分类收集及投放的相关知识,自己也跟着帮忙宣传,她认为环境好了人人受益。
  “小区督导员和市区的环卫工都很辛苦,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城市因他们而美丽,为他们点赞!”王春阳说,商州城区环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美、变好,市区的环保活动也越来越多,小区有环保活动她会和邻居、亲朋好友共同参与,不但增进邻里关系,也增强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同时,她自己还会带着孩子参与一些户外亲子环保活动,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学习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共同呵护绿色家园。
 

   让环境更美丽更宜居


志愿者进社区、进商店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3月5日8时许,张小晓身着绿色的工作马甲,和垃圾车的司机一起处理着小区内垃圾。忙完垃圾处理后,她立即回到小区保洁处,将厨余垃圾桶用清水擦洗了两遍,冰冷的水把她的手冻得通红。
  张小晓是商州人,在商州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做垃圾分类督导员,上岗后她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御湖公馆小区,每天负责引导小区群众正确投放垃圾,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保持生活垃圾分类亭周边环境整洁。御湖公馆小区有4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亭子上贴着《垃圾分类倡议书》《什么是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投放指示图》。在亭子下方,放置了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多个垃圾桶,每个分类亭配备两名督导员,她们工作时间从8时至19时。
  每逢节假日,小区的垃圾会比平常多,也加大了张小晓的工作量。“去年刚来到这里,很多住户不懂得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扔了就走,引导他们,他们认为我没事找事。”张小晓刚到小区工作时,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住户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进,张小晓只能用夹子把垃圾袋里的垃圾重新分类。除此之外,她还要忍受刺鼻的臭味和飞舞的苍蝇蚊子。
  “女子,你还没下班啊,周末也在上班太辛苦啦,没吃饭了去我家吃点。”中午12时许,住户李彩霞下楼扔垃圾,看见张小晓仍在工作,连忙关心起来。今年65岁的李彩霞觉得小区正是有了张小晓这样的督导员,才使小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了。“我们小区以前只有三四个垃圾桶,也没有分类亭,有时候经过垃圾桶只能捂着鼻子跑过去,现在,垃圾桶旁边成了最干净的地方。”她认为,督导员的工作不好干,整天风吹日晒站着工作,劝说别人还得看别人脸色。而张小晓认为思想意识是慢慢改变的,引导时间长了大家总能接受。平日里,张小晓在小区遇到老人、孕妇不方便时,还会义务帮忙,这些暖心的细节慢慢拉近了她和住户之间的关系,许多住户不再有抵触情绪,反而会主动找她聊天,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 相关阅读
  • 百余听障儿童获得康复救助

      本报讯 (贾传萍 陈 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商洛市启聪特需儿童中心,佩戴人工耳蜗的小语正在进行言语功能评估。6岁的小语,先天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2018年在她两岁时,通过...

    时间:03-07
  • 雷锋精神在商洛

      3月5日,在爱心人士梁先生的牵线下,中国国际救援中心向商州区10所学校和3个社区捐赠12万只一次性防疫口罩、3吨84消毒液等价值1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记者 贾书章 摄)  3月3日,洛南县义工将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

    时间:03-07
  • 商洛市专项治理包装饮用水

      本报讯 (余发祥 霍焕军)为严格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升食品生产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近期,市市场监...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