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有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2019年以来,商洛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坚持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放眼全局谋一域、抢抓机遇求发展、勇于担当抓落实,全面推行微服务、微改造、微变化、微创新“四微举措”,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精神的载体和抓手,以“净”字为基本点、以“微”字为切入点、以“细”字为出发点、以“精”字为着力点、以“美”字为落脚点,扮靓城市“高颜值”、提升城市“好价值”,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显著增强。 推行“微服务” 增添城市温度 服务是城市管理之本。围绕“让城市更美丽、让市民更满意”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群众体验“论优劣”,以“六市联创”为抓手,用脚步丈量管理城市,努力当好城市“大管家”和市民的“贴心保姆”,去痛点、疏堵点、强弱点、攻难点,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实施“微改造” 强健城市筋骨 改造是城市管理之纲。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工匠精神”抓改造、以“绣花功夫”促提升,3年来共争取资金3.2亿元,累计实施各类大小市政工程项目165个、3056处,实现了多个“零突破”,加速城市蝶变。 一是路通桥畅。打通立交桥下“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昔日脏乱差的丹南河堤路变为2.12公里健身步道,新洛路、四皓路、通信路北延、仙娥湖东路、仙娥湖西路建成通车,改造2条破损道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多年的5座人行天桥建成投用,陈塬二路、舒杨村2座跨丹江大桥和2处道路十字口安全岛正在建设,交通路网大幅完善、城市框架明显拉大。 二是城靓景美。市民兵训练基地、商洛军分区营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对城市犄角旮旯实施“针灸式”改造,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治差,城市空间喜换新颜,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立交桥下垃圾场蝶变“幸福广场”,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和违建拆除腾退地见缝插针建成栖霞公园、南秦滨河公园等29座口袋公园,多个“脏乱差”区域变为网红“打卡地”,市民家门口就能逛公园;市莲湖公园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城区无3A级以上景区的空白,开创了城市公园化、公园景区化的历史先河;启动实施“公园建设倍增计划”,强力推进四皓公园、秦丹公园、锦绣园等20座城市公园建设,加快形成“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公园圈、15分钟便民圈”,正向着公园城市阔步迈进;建成环城北路7公里樱花紫薇大道、4.8公里龟山和商鞅月季大道等10余条景观大道;美化889个配电箱、装扮文化墙、改造公园广场、修复音乐喷泉水景观等,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城市美景多次惊艳亮相央视。 三是灯明璀璨。实施路灯节能改造、背街小巷点亮、楼体亮化添彩工程,改造安装路灯3271盏,城市亮灯率升至98%以上。 四是修缮描新。实施了丹鹤楼、丹江公园吊桥修缮,改扩建市影剧院公厕,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五是环境为民。首次将龙泉、凤泉引入市莲湖公园生态补水;实施西新社区等6处城市内涝治理和5条河道排水管网治理工程;整治排污口26个、铺设排水管网35.08公里、消除管网空白区7.3平方公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位居全省第一;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项目建成投用,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柞水)、全域污水处理PPP等项目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发生“微变化” 彰显城市魅力 变化是城市管理之要。迈小步不停步一年一大步,以过程性动态变化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变化”中感受到“大幸福”。 一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在全系统树立了“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重担压快步,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赛场选马、战场选将,在重点项目建设、“两拆一提升”、城市排涝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培养了一批有见识、有能力、有格局、有情怀的“热血小将”、“拼搏干将”和“有为老将”,成为支撑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广大干部职工自信自豪有底气、干事创业有激情、工作体面有尊严,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二是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创成首批“市级模范机关”和“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服务城市惠万家”荣获“全市十大党建示范品牌”称号;健全群团组织,形成“党建带群团、建功新时代”的新格局,走出一条党建领航、群团聚力、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干事创业奋发有为。钢班子带出铁队伍,定期外出考察学习、老中青传帮带,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常态化开展“最美城管人”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开设“道德大讲堂”,城管人讲身边事、身边榜样育身边人,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增强锐气,全系统正气充盈、个个思干、人人思进,有力激发“敢为人先、勇往直前、当仁不让”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坚持“微创新” 激发城市活力 创新是城市管理之魂。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抓工作,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方法和机制。 一是创新理念。打通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闭环回路,实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良性互动。总结提炼出了“12345”工作思路,“三先四干”、“四铁三特”精神,“一挂三有”制度,“四微举措”,最美公厕“六有六无六洁”标准等一系列符合商洛实际、体现城管特色的理论体系,成为城管事业永葆活力、行稳致远的先导。 二是创新方法。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精心策划“10个2”提升工程和“十个聚焦”提升任务,系统拉动提升全市城市(县城)管理水平;首创策划开展了“十万苗木扮鹤城”绿荫行动和“十万花卉香满城”专项行动,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7.56万㎡、栽植月季等苗木花卉33.9万株,对40.3万㎡绿化养护实行市场化服务外包,建成区绿地率从25.9%增长到35.06%、绿化覆盖率从29.9%增长到39.2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7.6㎡增长到12.48㎡、社会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满意率从89.6%增长到97.18%,呈现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景象。 三是创新机制。针对城市发展进入管建结合、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市县区融为一体、同心同德、同向发力,构建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建立了24项精细化管理制度,配合出台全省首个《县城建设管理导则》等,将城市管理推向系统性治理新阶段,使城市有品质、生活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的商洛城市管理工作已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全体城管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主动融入全市“一都四区”建设工作大局,奋进新时代、创造新未来! 作者:光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