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京市栖霞区支教老师李伟
李伟,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教师,一位宁商教育协作背景下普通的赴商支教老师。在平凡的支教日子里留下忙碌的身影,用浓浓爱心在身边所有人的心中铺满一路阳光。2021年10月,李伟老师随着支教团队,来到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从秦淮源乡到秦岭深麓,从口味清甜的江南到无辣不欢的陕南,从亲情环绕到踽踽而行,他远离故土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支教之路。
呵护花朵 以身示范
十月中旬正值全市教育系统“转作风、换脑子、促管理”活动深入开展。每一个栏杆、每一扇窗户、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地板要彰显学校的精神面貌。课余,老师们凡事亲力亲为,希望能彰显出学校特色。从三楼的书吧望向操场,一位男老师正蹲在操场擦洗篮球架,仔细一看,他正是初来乍到的李老师。在闹哄哄的孩子们中间,他干得那么认真,那么从容。接着就有一个孩子掏出纸巾和他一起擦起来,再后来是一群孩子走到另一侧的篮球架旁……这个年轻人真厉害,他在用行动诠释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每一个课间,李老师都会乐呵呵地带领着一群小鸟穿行在楼梯间和操场。擦洗、捡拾、巡视检查……在孩子们共同的监督和维护下,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得特别好!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这正是一种精神的感召、无痕的教育!
研学授课 不遗余力
在商州区第二小学新到教师亮相课上,李伟老师总是挺直腰背坐在听课席第一排,忙碌地记录、静默地思索。在教研会上,他结合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的教学课例对我校新教师的课进行了十分中肯地点评。他语言温婉,不漏锋芒,但给出的建议却句句戳中要害:语文教学的创新点来源于扎实研读教材和课标,以课本中的的导学系统和助学系统为抓手,目标定位要准确。语文课堂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注重语用训练。他精辟的发言,推心置腹的交流不仅为初入讲堂的新教师打开语文教学的大门,同时也对我校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扎实落实,李老师主动请缨,为大家做了《自然之美》《司马光》两节公开课。上《自然之美》那一天正好是“神十三”太空授课的光辉时刻,李老师将太空之美引入课堂,巧妙导入该课,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件事物会发现别样的美。他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四季之美美在语言,四季之美美在想象,四季之美美在扎实的语用训练和以小见大的格局和视野。
日程满满,爱心暖暖。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与他同行的伙伴一起走访了柞水县凤凰镇双河村,参与爱心捐赠活动;他们来到四皓小学、大荆镇中心小学,走向更深处的大山,也为那里的师生带去了优秀的课例和更加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在那里,李老师进行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专题讲座,为乡镇小学带去了科技的火种。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候也是无穷的。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李老师是“师者”更是“使者”。
在繁忙的复习阶段,商州区的二小学教研室李丹锳主任对于“如何避免数学教学落入‘题海战术’之窠臼”的问题面向全校征求合理有效的方案。李伟老师得知后,立刻积极联络栖霞实验小学陈玉梅名师工作室与我校开展线上联合调研,探究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期末复习周最终高效开展。千里友谊一线牵,两校联研促发展。有了这次成功的线上联研范例,此后李伟老师经常积极牵头宁商线上联研,打开了商州区第二小学语、数、英各大教研组的研修活动的创新思路,为宁商友谊续写了新篇章!
李老师不仅是一名语文老师,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数据高手。
2021年10月,在全体班主任为修改复杂的学籍信息发愁之际,李老师尝试设计了一套学籍信息修改编程,帮助各位老师解决了复杂的数据输入难题。二小三千多名学生的学籍信息在短短的一周顺利录入,这个程序不仅将各位班主任老师从繁冗的信息海洋中解救出来,而且比人工输入更加快捷准确,保证了学生学籍信息的精准更新!
疫情防控 勇于担当
宁商一家亲,三十年来两地相守相望。如果没有疫情,静谧美好的秦岭麓或许会成为李伟老师这位南国使者年轻时做过的一个旖旎的幻梦。
然而十月下旬,湖北两名“新冠”阳性病例来到商州,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了。三千多名师生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检测信息、与高风险区域有密接或次密接的学生及家长信息等数据收集海量涌来。李伟老师和学校稳安办的各位同志连夜在学校加班设计套表。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难题之后,他又和学校疫情防控小分队的其他成员奔赴核酸采样地,协助医务人员工作!商洛的秋夜,月光洒在长龙般等待核酸检测的市民身上,也洒在李老师疲惫的脸上!
2022年4月初,一条来自上海的隐形新冠病毒传播链条再次给商洛城区蒙上了阴影。4月7日,接到组织的召唤,商州区第二小学的全体男教师,主动请缨,化身大白。远道而来的李老师也毫不犹豫,主动加入抗疫志愿者小分队,来到久家宾馆封控区。李老师和伙伴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手提肩扛,沿着陡峭窄小的楼道爬上爬下,为居民们送去蔬菜、煤气罐、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又把各家各户的垃圾转运出来。扛煤气罐上六楼这样的事情对这位南方的小伙子来说可是平生第一次,这对他来说既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闷热的防护服、逼仄的楼梯道、沉重的煤气罐,他每走一步都是气喘吁吁。社区的工作人员看他那么累,劝他休息会儿接着再干,但他倔强地摇摇头背起分好的菜品又出发了……

在进入封控区的第二天,李伟老师了解到前两轮的核酸检测数据一直在变化。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很担心,万一有人逃离封控区将可能会引起社会面的传播。李老师提出可以设计摸排和求助小程序,生成二维码,让住户扫码填写信息,后台统计监测,这个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于是李老师连夜设计程序,很快摸清了辖区户数、人数,为精准防疫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抗疫工作构筑了一道新的防火墙,同时为群众诉求开启了直通车。辖区内有一名孕妇在封控期间突发状况,后台第一时间接到求助,快速反应,联系医护、交警为她开放绿色通道,让孕妇得到及时救治。
李老师把他乡当成了故乡,他像爱自己的故乡一样深爱着商洛这片土地。刚来商洛时,本地话李老师只能听懂十之四五,而现在,李老师不仅能听懂,还能随时说一些本地的方言,拉近了他与大家的距离。闲暇之余,李老师搜集了不少关于商洛的历史和典故,并整理出了清人王昶所写的《商洛行程记》,通过研读典籍,李老师对商洛的了解让很多本地人都感到惊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青的支教老师李伟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和你、和我一样平凡。可是,他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的身边,用行动书写青春,用信念播种希望。他带给商州二小人的不仅是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还有教育的温度和师者的责任!(王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