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只要人间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2022-06-23 09:28:12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胡 蝶

  2022年春天,程苗和妈妈、奶奶一起去看牡丹时留影。

  2020年,在病床上过生日。

  6月10日晚,商洛学院人文学院17级毕业生程苗与妈妈邀请几位老师一起“吃个便饭”,想好好感谢一下几年来对自己倾注真情无比关爱的“恩师”们。她不知道的是,这些老师早已做好准备,要宴请她和她的妈妈,并且每个人都亲笔为她送上了毕业寄语。

  当晚,记者见到了程苗,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活泼俏丽,瘦瘦高高,在妈妈的搀扶下走过来,虽然单腿有些微跛,但笑容热情而又开朗。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个泡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不熟悉这对母女的人,压根儿看不出两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所遭受的生活的磨难。

  从那一天起,生活变得不同了

  2020年3月26日,跟往常没有什么不同,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学校需要核对学生的打卡情况。商洛学院人文学院秘书学1701班辅导员柯曾波核对到程苗时,看到她在其中的一栏写到“无与疫情相关的异常,但有其他的异常情况”。他心里微微一颤,赶紧给程苗打电话,电话那头出现了跟往常一样爽朗的声音。因为程苗是班级的主要干部,加之属于乐天派性格,柯曾波已经对她乐观的状态习以为常,所以并未特别担心。他说:“看你今天填的‘异常’,是不是感冒了?如果是,我可以在后台帮你处理一下。”

  电话那头顿了几秒钟。“柯老师,不是感冒了,比感冒要严重。”

  “能方便跟我说一下吗?”

  “老师,西安红会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是骨肉瘤,需要赶紧预约西京医院,大概两个星期左右才能预约上……”

  通完电话,柯曾波一个人伫立在寒风凛冽的北新街上,过了两三分钟才缓过神来。他的内心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多么希望是医院的误诊啊。

  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6月11日早上,记者在程苗和妈妈暂住的小酒店里,再一次见到了这对母女。程苗穿着淡紫色上衣,将白净的脸庞映衬得很健康。

  提起自己的患病经过,她表示,那是非常不愉快的一段记忆。

  2018年10月份,程苗因为腿疼,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医院拍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是肌肉拉伤,表示她需要短则一两月长则一两年的慢慢修养。然而,等到2019年底,腿疼不仅没有减缓,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她听了爸爸的话,没有在临近春节的时候去医院复查。后来,又由于疫情原因搁了下来,直到髋部疼得影响走路,晚上睡不好觉,她才于2020年3月25日去了西安红会医院,拍核磁共振。结果出来后是骨肉瘤,医生让她第二天把家长叫来,因为需要做手术。听到要做手术,她当时就吓哭了,也没问别的,马上给爸妈打电话。

  “我以为那就是个挺普通的病,是瘤的话,把它割了就没事了。”程苗回忆道,眼里有隐约的泪花,“当时我还安慰自己,大不了晚两个月回学校。”

  当天下午,程苗的爸爸上网查询,发现骨肉瘤并不是程苗想的那样轻松,可能还要化疗。程苗听到这些,心里“咯噔”一下。

  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程苗与爸爸去了医院。程苗问医生:“需不需要化疗呀?”医生说:“还用说吗?这肯定需要化疗。”然后就让程苗在外面等着,只给她的爸爸细说病情的严重性。当天还拍了一个彩色的片子,尽管程苗和爸爸看不懂,但片子上能清楚地看到那颗硕大的肿瘤。当时的气氛非常沉重。

  3月30日,程苗住进了唐都医院。第二天,在妈妈陪同下做了一系列检查之后,程苗得到了医生定下的治疗方案:先化疗,再手术,然后再化疗。

  “当时医生和妈妈都骗我,说这个是良性的骨肉瘤。因为我在网上看到,骨肉瘤转移得非常快,特别容易转移到肺上,发展也很快。而从2018年到现在,我的病都还没有转移到肺上,所以我也一直相信自己的骨肉瘤是良性的。”程苗回忆道。

  后来的过程无比痛苦。经过一两次化疗,程苗备受折磨,中间还经过了一次抢救。原定等到几次化疗之后,肿瘤缩小了再做手术,结果两次化疗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肿瘤在持续增大。

  程苗和妈妈又去西京医院做了检查,更可怕的是被告知要截肢,可能半个屁股也保不住了,以后坐都坐不了。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北大人民医院的郭卫大夫身上,据说他是国内这方面最权威的专家。”程苗说。唐都医院的病友帮她挂了郭大夫的号,她一出院就直接去了北京。幸运的是,郭大夫看了片子,告诉她,手术可以做,腿也可以保住,并且手术成功率在85%以上。程苗就和妈妈返回家中,等病房,并做手术前的准备。

  住院的日子既痛苦又煎熬

  一开始得知程苗生了骨肉瘤,辅导员柯曾波就在想办法帮她渡过难关。他发起了爱心接力的水滴筹,希望学院的老

  师和同学以及社会人士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在柯老师及一位学长的帮助下,程苗筹到了近13万元。靠着这笔钱,程苗在西安的医疗费就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直到她去了北京。

  9月23日,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多,程苗顺利地做完了手术,取出一颗将近20厘米大的肿瘤。她住进了普通病房,只能平躺着,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每天靠妈妈和护士翻身4次。当时,她身上已经瘦得没有多少肉了,总感觉床有点儿硬,浑身疼,伤口也疼,因为还插着尿管,一翻身就更疼。“到半夜的时候,护士一般就不给你翻身了,长时间躺在床上特别煎熬,伤口是那种烧灼的疼,根本就睡不着。”她回忆道。

  特别是上厕所的时候,小便还好,有尿袋,大便就很麻烦。程苗做完手术被搬到床上时,没有弄尿不湿,第三天喝药通便之后拉肚子,弄得床上到处都是。“当时我妈直接用手在那儿弄,我心里可难受了,我还没有伺候过我妈,我妈反而要伺候我。我想买一次性手套给我妈用,结果病友把我说了一通,让我不要再浪费妈妈给我治病的钱了,我当时觉得心里真挺委屈的。”程苗说。这个时候,她和妈妈已经很拮据了。

  在新院区住了10来天,身上插的两个管子还没拔,程苗就被转到了老院区。不久,住院费就花得差不多了,程苗和妈妈被催着交费。因为医保关系等各种因素,程苗的花销全是自费,手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程苗的妈妈每天抱着手机,给想到的能帮助她们的人打电话发短信。

  高压之下隐遁的爸爸

  一场重病,使得程苗对爸爸的感情,一下子从敬爱转为了怨恨。程苗的妈妈是个很有责任心的母亲,一直在外做家政月嫂等工作,用打工的钱供养程苗和她在老家的奶奶、弟弟。爸爸不怎么挣钱,经常还要花妈妈的钱。

  开始的时候,程苗有水滴筹,花销也没有大到让她们透不过气,爸爸对她说,卖车卖房都要给她看病。后来花费越来越大,爸爸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起来。

  “在北京那段时间,真的太黑暗了,我妈借不到钱就哭,快要崩溃了。我给我爸打电话,我爸说我哪能借到钱嘛,你让你妈去借,你们自己想办法。”程苗的眼里,有无限的忧伤,“这个病,他们一开始都骗我是良性的,我也一直觉得不是特别严重,直到在家里等北京的病房做手术时,我偷听到了妈妈跟爸爸的一段对话,我爸当时说我就算做了手术也只能活两三年,意思是要给我放弃治疗,我才知道真实情况。”

  “当时我就哭了,问我妈是不是真有那么严重,第二天医生还骗我说不是的。我想到我爸的话,就算是做手术也只能活两三年,而且到了后期还特别折磨人,就去把我死了以后穿的衣服都买好了,然后想着各种能把自己弄死的办法……”

  “最后,我把希望寄托在郭大夫身上,只要他说我能看,我就继续看。我和妈妈坚决要去北京,我爸不让我去,我说不行,哭着闹着让我爸陪我去。”

  程苗痛苦地回忆着,眼里尽是泪花。为了做手术,她向爸爸签下了保证书,保证责任自负,与程家无关。程苗的爸爸让程苗的妈妈给手术签了字,说谁签字谁掏钱,第二天程苗做完手术后,就从北京离开,长时间“人间蒸发”。

  好心人的援助帮她渡过难关

  为了给程苗筹钱,程苗的妈妈把自己交的保险都想办法要了回去,凑上了几万块,但还是杯水车薪。她绞尽脑汁,争取各种帮助,又发起一次水滴筹,但只筹到了一两万。向亲戚们借的次数多了,亲戚们都来劝她,说那么大的病,花那么多钱,你一个女的有多大能耐,咋还得起?“最后我也不给他们中的任何人打电话了,一打电话人家就知道我要借钱,让我别治了。”程苗的妈妈说。

  所幸的是,程苗的妈妈为人朴实,工作认真,信誉良好。在西安务工时,她的勤劳质朴受到过家政雇主的欣赏,独自为女儿筹钱看病的精神也得到了工友们的敬重。接到程苗妈妈的求助信息后,早期的雇主主动为她捐助了几万块,工友也一千一千地将钱打过来。“就是这些人,帮助我们一次次渡过了难关。”程苗妈妈说。

  得了骨肉瘤,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程苗在求医治疗期间,看到过病友的痛苦,经历过病友的离世,但万幸的是,虽然她的病可能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几经耽误,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转移,在北京做了手术,又经过后续的化疗,现在基本已经进入了恢复期。

  因为她在西安接受化疗时曾被抢救过,在北京住院期间,医生对她的用药极为小心。尽管如此,她在化疗时还是反应很大,身体特别虚弱。别人三个月就开始站起来走路了,她满三个月的时候还是一点儿力气都没有,要靠妈妈把她拉起来,并且站几秒钟腿就麻了,偶尔还会发烧。直到4个多月以后,她才能锻炼站起来,然后在屋里走动。因为吃不下去肉,只能喝妈妈想方设法做的各种滋补汤药,她恢复得也比其他病友要慢一些。等到记者见到程苗的时候,程苗已经和常人无异,头发也快齐肩了,乌黑油亮,比一般小姑娘的发质还要好。

  将人间大爱一代代传递下去

  一路走来,程苗的妈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并承受了超乎寻常的心理压力。她以一己之力,坚持为程苗付出,从未产生过退缩或者放弃的念头。最绝望无助的时候,她占过卜、算过命,随身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求助的材料,随时准备着给人打零工挣钱,寻找着能够帮助她们找到援助的点滴线索。为孩子看病至今,报销部分医药费、打零工还债之后,她仍身负几十万的借款。

  尽管如此,她依然是乐观的,脸上随时挂着微笑:“生命是最宝贵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不管生了再大的病,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坚持看下去。只要信心坚定,就能找到办法,活下去。”

  因为一场病,程苗感到了命运的无常。她在努力恢复健康的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我一直不介意别人知道我有这个病,并且做了这么大的手术,就是因为我见过不少农村人,因为对疾病不了解,觉得生病花钱是无底洞而放弃了自己,对此,我非常不能理解。我想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

  一路走来,程苗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充满了感激。她希望不久之后,自己恢复了身体健康,能够好好工作,报效社会,用加倍的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县联片教研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张 恒)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若干措施》,发挥我市省级“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基层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助推乡村教育振兴,近日,...

    时间:06-23
  • “爱我商洛”征文活动颁奖

      校企合作共谋发展  “爱我商洛”征文活动颁奖  本报讯 (记者 陈丹娅)6月21日,商洛学院与陕西东凤酒庄有限公司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暨“爱我商洛”征文活动颁奖。活动历时9个月,累计收到...

    时间:06-23
  • 商洛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政策宣传问答

      1.全市“百日攻坚”行动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全市所有经营性自建房。  2.全市“百日攻坚”行动的重点排查对象是什么?  重点排查涉及公共安全、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经营性自建房风险...

    时间:06-23
  • 商洛市多措并举全力抗旱减灾

      本报讯 (通讯员 杜 曜)6月19日,我市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积极实施地面人工增雨,部分县区降雨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局部旱情。进入5月以来,我市无大范围有效降雨,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全市大部分地方出现中度干旱,...

    时间:06-23
  • 坚强电网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底子”

      本报通讯员 于琳娜  “十四五”规划投资10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700亿元……这是关于陕西电网投资建设的一组最新数据。去年8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

    时间:06-22
  • 商洛市高温暂歇降水来袭

      本报讯 (通讯员 王 登)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短波槽东移影响,6月21日午后至22日我市自西向东将出现一次降水天气过程。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22日,全市小到中雨,局地短时暴雨(10毫米/小时以上)。过程累积降水量...

    时间:06-22
  • 商洛: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循环发展

      ▲在丹凤县西部生态智能家居产业园无尘净化生产车间,工人在调试智能化工业机器人。 商洛市委宣传部供图  6月20日,一场大雨后的商洛,天朗气清,全省2022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商洛市。观摩团现场观摩了山阳...

    时间:06-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