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坚守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2022-09-08 08:23:2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陈 波

  39岁的郑芳眼神温柔,举止干练。战“疫”期间,她率队承担起大量工作,从组建病区到照料患者,从医疗护理到心理疏导,事无巨细、处事周全。而让郑芳最自豪的事是,这次抗击疫情以来,她负责的隔离病区没有一名护士被感染。

  8月17日,市中心医院本院区的16名护理人员组建了隔离一病区护理团队,因对传染类疾病救治有经验,郑芳被任命为隔离一病区护士长,开始了与新冠疫情的近距离接触。

  当日凌晨2时30分,隔离一病区接收了第一批确诊病人。为了消除大家焦虑、紧张的情绪,郑芳首先带领两名护士进入病区,完成首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

  “护理团队主要是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心理疏导,并做好其日常饮食和卫生清洁工作。”郑芳说,打扫病区卫生并非易事。在院感人员的指导下,每班护理人员要配制标准含氯消毒液,对病房的窗台、床头柜、储物柜、床栏、门把手、洗手间台面,以及公共区域的地面、病区走廊等进行全面消杀,不能漏掉一处,坚决杜绝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郑芳经常跟自己的团队说:“我们再难,也没患者难。”由于隔离病区的特殊性,病区内没有护工,护士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稍微干点活儿防护服内就会出汗,衣服一汗湿就有可能会让防护服失去防护作用。为了合理分配护理力量,郑芳将团队分为5个小组,每天四班倒轮流值班。当得知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参加确诊病人的护理,心理上难免有些恐慌,郑芳就耐心细致地开导队员,同时一遍遍地规范每一个防护细节,不断优化护理内容,使护理团队逐渐成为不畏艰险、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统一战队。

  9月1日夜间值班时,郑芳发现一位老人情绪不佳,拒绝吃饭、吃药,问老人是不是有啥心事,老人也一句话不说。最后,郑芳找到老人家属电话,通过半个小时的深入沟通才得知,老人的老伴在方舱医院治疗,家属也想让其转入定点医院,让两位老人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了解情况后,郑芳立即给隔离病区总负责人作了汇报,第二天,恰好有出院患者,空出一个床位,经过协调,当天下午就将老人的老伴从方舱医院接过来,这时老人的情绪才平稳下来。

  这样的事情在隔离病区并不鲜见。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其家人都是B类密接,在山阳县集中隔离。由于老人没有手机,联系不上家人,心里很担心。看到老人焦虑的样子,郑芳第一时间与院方联系,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手机,并取出自己的电话卡,给老人的手机装上,面对面教老人使用。“我在这边啥都好着,医院的护士给我找了个手机用……”当看到老人颤颤巍巍拨通了电话,热泪盈眶地向家人报平安时,郑芳瞬间“破防”,觉得他们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除了当好清洁员、心理疏导员,郑芳带领的护理团队还是隔离病人的生活小助手。“每位病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不吃鸡蛋、不吃肉,有的想喝牛奶,我们就及时联系医院后勤,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郑芳说。

  下班后,郑芳被点对点送回酒店,还没来得及休息,她就召集团队在线上开一个简短的视频会,对当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并与大家一起学习院感方面的知识。

  9月2日下午,郑芳接受完采访,经过短暂的休整,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夜班模式。“我们会一直坚守,直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郑芳坚定地说。

  • 相关阅读
  • 投身抗疫一线的国网供电人

      本报通讯员 王筠韵  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牺牲照顾家庭的时间,不顾个人安危,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我市本轮疫情发生后,市上对各社区、小...

    时间:09-08
  • “疫”无反顾 为生命护航

      ——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商洛医疗队副队长付荣国  本报记者 肖 莲  八月的商洛,高温的炙热和倾盆的大雨接连考验着逆行在抗疫一线的每一个人。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

    时间:09-08
  • 物资有保障 战“疫”有力量

      ——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 亮  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物资保障是基础。  我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市市场监管、商务等物资保障部门以维护疫情...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