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周程 汪治)6月13日,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邀请,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第一财经等28家中省媒体30多人走进“秦岭奇峡”——金丝大峡谷,实地考察金丝峡景区旅游开发建设情况。
金丝峡,秦岭深处的一颗璀璨的旅游新星。2010年的“7·24”特大洪灾,使它满目疮痍,公路、栈道、导识牌等各项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金丝峡人发挥“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金丝峡精神,以人为本,以游客为重,成功营救被困333名游客。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建设,奇迹般的于2010年8月31日正式对外恢复营业。
金丝大峡谷自2003年4月28日开园,经过9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陕西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一面旗帜,陕南旅游业中一张响亮的“名片”。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生态中国贡献奖等30多项殊荣。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0余万人次,直接收入1.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近十亿元,直接或间接安置就业岗位1万多个。2011年至今,景区已接待游客34.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7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3亿元。
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不断做大做强以金丝大峡谷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景区目标,着力建设“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质量、一流的管理体制、一流的人才团队、一流的服务水平”的“五个一流”,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各业围绕旅游干”的总体思路,采取“党政大力支持,媒体强力推进,市场手段介入,书记县长齐抓”的办法,“举全县之力,聚八方之财,集各界之智”着力开发以金丝峡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创新形成了的政府主导的示范价值、破解难题的实践价值、艰苦创业的精神价值,生态文明的旅游价值、产业带动的社会价值,“金丝峡创新生态旅游价值”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如今,金丝峡正在大力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力图通过景区向园区、门票经济向综合性产业经济的调整,为秦岭生态旅游发展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同时,按照景区提升规划,今后15年将计划投资50多亿元,在文化演艺、旅游产业聚集、体育赛事场馆、娱乐休闲度假设施、会议会展设施、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特色餐饮购物设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入加强与各个方面的密切合作,发展大景区,谋划大项目,构建大产业,形成大融合,积极探索一条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和新标准,推动大秦岭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