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见习记者 刘 媛)眼下正是秋季飞播造林的季节,在丹凤县商镇飞播机场,记者看到承担今年飞播任务的两架“运5”飞机不停地起降,飞播站的工作人员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副驾驶余静告诉记者,他们每次作业携带800公斤种子,根据GPS精确进行投放,每次投放大概需要20多分钟。
正常情况下,两架“运5”飞机每天可飞行14架次,飞播面积两万多亩,按照这样的速度,完成今年的飞播任务大约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市林业局飞播站站长汪登社告诉记者,飞播造林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规模大、成本低,按现在的价格计算,每飞播一平方米大概只要40块钱。今年全市飞播造林总面积在25.5万亩,其中新播11.1万亩,复播14.4万亩,总投入下来1300多万元。
据了解,我市飞播造林从1975年开始,至今已经38年没有间断。在我市最早形成的飞播林区丹凤县流岭,记者看到百万亩的飞播林区内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当年的荒山秃岭早已变成绿色的海洋。护林员周成良说:“这片林子是1976年飞播的,自飞播以后,树大的已经有碗口以上粗了,长的相当好,下边的松树籽落下来以后,出苗也非常好。”
我市实施飞播造林38年来,国家累计投资两亿多元,完成飞播造林740万亩,其中成林面积达280万亩,仅飞播造林一项全市森林覆盖率就提高了10个百分点,商洛也因此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飞播林区。下一步,我市将围绕身边增绿、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将飞播的重点由高山区向低山区转移,重点抓好城周、丹江两道两线的飞播造林工作,未来五年力争再完成60万亩的飞播造林任务,进一步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