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这一预期目标保持了略高于全省的增长速度,顺应了我市经济较快增长的趋势,有利于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优化结构上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就业和提高群众收入需要。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快商洛发展关键在于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牢固树立抓大项目、上大项目的意识,用项目优化结构、增强后劲、推动发展。要积极主动地谋划项目,善于从重大机遇、中省政策、资源优势中策划项目、包装项目、精选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从园区集聚、招商引资中培育项目,构建多头牵引、多元支撑的项目发展格局。要细化落实建设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建设环境,形成全党一心抓项目、领导带头包项目、干部定责到项目、选用干部看项目的整体合力。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要自觉遵循“依托大西安、立足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基本原则,把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贯穿到经济发展全过程。依托大西安,就是重点发展西安需要的而且没有的;立足大商洛,就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生态文化、矿产富集的优势,真正使商洛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打造大品牌,就是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在山水美、城镇美、乡村美、生活美上显魅力,打造秀美山水、建设精美城市、培育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下大功夫抓好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工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旅游精品景区,超常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核心内容,努力提高循环经济规模和水平,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解决进城农民就业、住房、子女入学、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加紧编制城镇总体规划,严守基本农田、城市边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提高城镇土地、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升城镇发展质量。要在精美和个性化上下功夫,坚持做到规划好城市、建好城市、打造精品,管好城市、建立机制,用好城市、培育市场。
非公有制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市经济。当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提供社会就业七成以上,但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环境差的问题还很突出。要以扩大存量、做好增量、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把非公有制经济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和强大支撑。要认真落实扶持政策,着力培育龙头主体,大力实施成长工程,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非公有制企业家队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良好的生态是商洛最大的优势。我们要珍惜保护这方青山绿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把项目环评关口,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层层落实环保责任,下功夫解决工业污染、建筑粉尘污染、城乡垃圾污水等问题,让商洛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同时,推进城乡造林工程,以重点区域、沟河沿岸、交通干道、景区、城镇为重点,开展造林绿化,真正把我市建设成青山常在、四季花香的生态秀美商洛。
各级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发展循环经济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转型”的总基调,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四大带动,重点建设两大板块、做强两大经济、实施两大工程,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克服压力中挖掘潜力,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在扩大内需中推进开放,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着力打造商洛经济升级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巩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