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杨宝珍 王治才 曹文宏)近年来,我市按照《“六五”普法依法治市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力度,以增强法制宣传实效为主线,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法治商洛为目标,着力加强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倾心尽力打造法治商洛建设的升级版,在全市范围内奏响了法治建设的主旋律。
注重理念创新,抢占认识制高点。全市上下将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基本形成了“以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带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以各项创建活动引领依法治理”的工作共识,推动了法制宣传工作理念创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不断深化了法治商洛建设内涵。市、县区全面推行各级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板块式普法等12项长效工作制度。
明确目标定位,打造工作示范点。市委、市政府及时将法治商洛建设纳入了对县区、部门依法行政、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幸福商洛建设的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着力构建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体系,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观念、提升法律素养结合起来,增强广大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市有两个县区、5个村(社区)获得国家表彰命名,确定了300多个各类创建活动示范点,建立了600多个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
拓展工作阵地,把握工作结合点。我市着眼城乡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118”工程。目前,全市已举办大型法制文艺演出61场次,建设法治文化街70条、法治文化广场9个。依托基层文化公共设施和反腐倡廉基地,建成了一批不同主题、不同类别,针对不同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构建了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已命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100个。注重发挥现有治保户、调解中心户等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采取集体学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努力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
创新工作形式,凸显工作着力点。我市不断壮大法治文化队伍,全市组建“三团两队”240多个,成员近500人、志愿者2200多人。整合法治工作内容,在全市实施了以“百个法治创建重点示范单位包抓、百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抽查抽考、百场主题法制宣传教育、百校青少年法律知识测试、百场法制文艺影视进乡村”为主要内容的“五百”工程,延伸了法治创建工作触角。同时,集中开展普法中期先进评选和先进事迹展播活动,充分发挥先进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发挥传统媒介的主渠道作用,善于发挥新媒体的及时便捷优势,填补了法治宣传工作空白区域,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