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周银祥)近日我被电视剧《天下粮仓》深深地吸引了。所谓民以食为天,“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天下粮仓》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人民的“天”。乾隆在登基的第一个年头就吃惊地发现,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围绕粮食接连发生“耕牛哭田”“火龙烧仓”“阴兵借粮”等惊世奇案,既而天下大旱,更使25岁的乾隆感觉到大清国的生死存亡。在一个农耕社会,粮食关系到一个皇帝的江山社稷。在我国的每个朝代,每年的祭天大典都是非常盛大的,因为皇帝都盼着风调雨顺,如果哪年收成不好,不用说,肯定会出现大的社会动荡,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天下粮仓》正是从粮食这么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需求出发,来反映社会众生相。首先看到的是众官吏,意志抵不过欲望的,便成了人人唾弃的贪官;但同样也不乏一些忠肝义胆之士,始终不屈不挠奋斗着。其次看到的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而这又全浓缩在了小梳子、卢蝉儿、柳含月和米河的身上。
《天下粮仓》在以食为天的民间,在围绕粮食问题而展现的官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反贪力作。民以食为天,官以清为本,贪官的贪与清官的清形成鲜明对比。乾隆朝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天下粮仓》的主题却仍然在我们身边回响,《天下粮仓》的故事也每天都以一个现代的版本在我们身边发生。一座粮仓,一条运河,一队漕船,一场情爱,一个朝代,一批臣子,一方天下,一腔热血。这就是《天下粮仓》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而今,伴随着中央反腐抓贪鼓点的越擂越响,出事的官员一个接一个,一些几天前还在主席台上高高端坐,信誓旦旦要向腐败宣战的官员,突兀间就出事了,成为官场和民间的话料。在这些官员出事后,人民群众除了拍手称快外,很少听到同情和惋惜声,更没有自发去为其求情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原因很简单:官员没有出事前是不是走群众路线?是不是唯百姓为衣食父母?拿没拿不义之财?说话做事伤没伤民心?决策合不合民意?肯定没有,反之,是思想走偏,生活堕落,作风墙坍塌。
一些官员刚刚上任时也曾不断告诫自己,要按规矩办事,绝不能以权谋私;要洁身自好,绝不能落骂名。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官员个人意识渐渐抬头,特权意识日益增强,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防线逐步涣散。正所谓:“手中有了权力,心中没了定力。”思想上的滑坡必然带来行为的失范,认识上的裂缝必然导致人生的崩溃。200多年前的故事,在今人的耳边吟唱,是一面映古鉴今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