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双包双促”扶贫攻坚工作侧记
商洛日报(雷超锋 张希锋 王 昕)今年以来,商州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区开展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举全区干部群众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重点针对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差异式扶贫,起步良好,初见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120个包扶单位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施村组道路修建110多公里,发展良种核桃、板栗等2300多亩,中药材461亩,捐赠桌椅、衣物300多件,举办实用技术培训42场次,修建和改造村办小学、党员活动室等15处700多平方米,做到包扶对象不脱贫不脱钩,不拔掉“穷根”不收兵。
创新载体,服务群众
团区委提出“六清六定六送”掀起“双包双促”新高潮。做到底子清、问题清、思路清、任务清、责任清、制度清;驻村包抓干部深入包扶村,了解群众内心需求和期盼,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听意见、提建议、出点子、谋措施。以核桃种植、板栗种植、劳务输出为发展主体,通过帮助定方案、定计划、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机制,做到年度有计划、长期有规划,精准扶持,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一户一法,送政策、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送培训、送物资。同时,坚持项目带动,重点抓好“123456”扶贫项目的落实,即:修1条通组路、落实20万建设资金、壮大3个主导产业、开办4户农家乐、举办5期实用技术培训、扶持6个致富带头人。对每户群众,确定信息联络员,及时发送致富信息、用工信息、惠农政策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定“爱心子女”和“代理家长”,定期走访关爱。3个月以来,共进村9次,入户走访46户次,为包扶村争取各类资金27万元,送图书300余册,赠送衣服、鞋帽380余件,争取贫困儿童救助项目资金4000元,慰问马榜娃等特困户8户,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制定规划,发展产业
区财政局组织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分赴各包扶村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规划和计划,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包抓三岔河镇6个贫困村,12名科级干部每人包2户、66名党员干部每人包1户,全局共包抓90户贫困家庭的包扶任务。围绕将所包扶的三岔河流域打造成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商州万亩樱桃基地”总体规划,针对包扶镇村地理优越、空气清新,是水果大樱桃的适生地这一实际,投入资金1580万元,为三岔河流域引进良种樱桃苗木资金548万元、新修河堤4600米、拦砂坝9座、灌溉渠道8600米、配套机井7眼、硬化道路4200米,已基本建成良种樱桃建园7000余亩。针对当地樱桃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规模小、缺乏技术支撑、产业技能培训和科管资金不到位、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除了为每村新组建的樱桃专业科管服务队配备了6台电动喷雾器和10套修剪工具外,还聘请宝鸡樱桃技术人员现场进行3次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培训2500人次。并充分利用包扶镇村交通便利、气候无污染、土壤适宜等潜在发展优势制定樱桃建园、套种金银花,以赏花、采摘、纳凉为主的乡村游及农家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规划,扶持发展起来的5户农家乐已开始营业,吸引众多市民前往三岔河镇游玩,为群众增收致富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砚池河镇东联村有6个村民小组,343户,1261人,耕地510亩。区林业局投资两万元扶持东联村拓宽加固通组路5公里、投资3万元扶持帮助修建村级党员活动室;并牵头联系有关单位实施对公路沿线63户群众居住环境的美化亮化。除了不断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外,在一些种植项目上还实施科技扶持。驻村包抓干部多次深入包扶村,到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情村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定以发展猪苓产业为主导、巩固核桃产业发展成果相结合的三年扶贫攻坚计划。在包扶过程中,调拨3万多株优质矮化核桃苗,为东联村新建良种核桃园800余亩。针对30户困难户的实际情况,按照每户种植10平方米猪苓,每户需购种款700元的计划,落实帮扶资金2.1万元。积极开展“访民情、送科技”活动,邀请林业技术干部和当地的种植大户,开展综合科管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户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发放防虫急需器械16台,防虫药品70箱,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技术设备保障,努力把东联村建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特色鲜明、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