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 (余红芳)今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便陪同老公一起蹬上金凤山,走进烈士陵园,空旷的陵园内人头稀零。回来的路上听他为我讲述历史,让我不觉心生些许悲凉。
记忆中,奶奶没有文化,也不怎么说话,平时很少与我们孙子辈交流沟通。但有一句话她却常说起,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民国33年走兵,那才叫苦呦"。奶奶总是如此重复地说着。她摇着脑袋,皱着眉头,仿佛那深重苦难就在昨天。我听不懂,也不爱听,总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民国33年,算是哪年?是古代吗?我很疑惑。当时没人告诉我那就是1944年,抗战胜利的前一年。当然,即使告诉我,也没用,因为年幼的我对于年代还毫无概念,只知道自己生在新时期,长在红旗下。走兵到底有多苦,我体会不到,只隐约记得奶奶说过每遇到日本兵进村骚扰,整个家族便扶老携幼地往远处的深山老林里跑,我的家乡商洛山高沟深,树林茂密,交通不便,方便躲藏。当时我父亲才二三岁,他上面还有哥哥,下面还有兄弟姐妹,可以想见,奶奶惊慌失措的模样,当时奶奶还裹着脚,真不知道是怎样逃的命啊!
今天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曾说,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确定,标志着中国已经将纪念抗战胜利提升至国家立法最高规格,具有凝聚民族力量、传承爱国精神、传递和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的警告。
近期一系列高调行动并非只是出于对日博弈的现实需要,更是在更高层面彰显国家意志。对内调动全民族精神资源,凝聚关于中国梦的共识。对外乃是亮明价值观,展现"软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抗战,目的是为了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教训之深刻,伤痛之残烈,没齿难忘。然而,在对日问题上,我们既要牢记历史,更要向前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多从自身查找原因,而不是播撒仇恨的种子。
又到抗战胜利纪念之时,一到此时,日本的态度总是最吸引眼球的。我们在怒火中烧、怒目而视,唾骂诅咒日本的种种作为,似乎"纪念"成了发泄对日不满情绪的最佳时机。但请专注一下我们自己,回到"纪念"本身来,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是否从历史中汲取到了足够多的养分,来滋养自己的智慧呢?
问题是,骂完了、喊过了,抗议完了,接下来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现实中,抗日将领的墓地冷冷清清,少人问津,有多少年轻人肯花点滴时间在抗日英雄的墓碑前停驻片刻?有多少高官权贵真正从内心深处崇敬和感激那些舍生忘死、救国于危难中的英烈们?如今"老虎苍蝇一起打",我们中国人不得不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是该醒醒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说遗忘是一种漠然,是不居安思危的表现,而历史,特别是民族的苦难史和抗争史,是每一位中国人一定要牢记于心的。
纪念历史,不该只是间或从口中蹦出的一句"该死的日本鬼子",不该只是购物时义愤填膺的拒绝日货;"纪念"需要的是深刻的历史记忆,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感激;"纪念"需要时刻提醒: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今天,让我们向抗战中洒热血、抛头颅的英烈们致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