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移民搬迁工作监督侧记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李刚文)6月17日,商州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正在按程序进行。会议的首要议题是听取审议商州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商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崇军作报告。大会审议发言结束时,投票表决的综合评价为“满意”。
2013年10月30日,商州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的报告。在此前的9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组成人员,深入12个镇办、19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现场询问、走访群众、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区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一次集中视察。在这次常委会议上,大家根据平时听到群众的反映和现场看到的情况,既充分肯定了移民搬迁工作取得的成效,又指出了政策宣传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增收困难等问题,真诚地提出了改进工作薄弱环节的对策建议。会后形成了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交办书,明确提出6条整改意见,交由商州区人民政府研究办理。
半年过去了,区政府的办理情况一直牵动着人大各位主任和委员的心。2014年6月初举行的一次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安排了听取移民搬迁工作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汇报。因扶贫部门对办理效果等事项汇报不够清晰明了,会议作出两项决定,一是将这一议题再次提交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二是由主管移民搬迁工作的区政府领导亲自汇报。
6月17日,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如期举行。从李崇军的报告中,大家欣慰地看到:5月17日,区政府召开了240多人参加的移民搬迁政策业务培训大会,区长张国瑜、副区长李崇军进行讲解辅导;在商州有线电视台开辟了《移民搬迁大家谈》宣传专栏;落实了区级领导每月督查包抓制度和科级干部驻点包抓后进项目制度;对项目逐月排名通报,实行后进项目约谈问责、限期整改措施;一批规范项目管理、吸纳群众参与监督的制度建立了起来;区政府两次预拨3200万元用于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部门3年累计投入460万元,扶持产业合作社7个,提供扶贫贴息贷款5000余万元,支持搬迁群众发展产业、自主创业……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通过7个月的努力,区政府办理人大审议意见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规划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筹措和培育扶持等工作机制,全区26个集中安置点基本建成,群众比较满意。对此,一名人大委员在会上用“抓得实、力度大、效果好”这9个字作了概括。
与此同时,一些常委会委员仍存有担心:完成今年的任务困难大不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房子建好了入住率能否保证?对特困搬迁对象如何进行帮扶?怎样做到让群众愉快搬迁、安居乐业?
面对委员们的现场发问,李崇军从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解答,使大家消除了疑虑,放松了心情。
“自从去年人大实施监督以来,明显感觉到政府更加注重政策宣传,对群众的感受也比以前重视了,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解决了群众的许多后顾之忧。”一名列席会议并参与视察活动的人大代表说。
至此,人大的监督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一个议题的审议似乎划上了句号。然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还远未完成,人大的监督和关注也不会就此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