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张希锋 吕晓燕)●城区环境空气PM10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以下,去年1-12月份,全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359天,占监测天数的98.36%,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状态。
●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下水源地水质控制在Ⅲ类标准以内,丹江、南秦河8个断面水环境监测均达到功能区标准,断面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丹江流域污染防治累计投入资金45359.63万元,策划实施丹治项目7大类30个,城周张峪沟、柳家沟等7条沟峪得到全面治理。
●累计投资1103万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筹措资金1300余万元,启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治污碧水、降尘护蓝、城乡清洁、生态修复、禁烧烟煤、节能减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丹江流域三年污染防治……
拆锅炉,强监管,重防治,追责任……
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商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乡环境更美了。伴随着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群众纷纷为生态商州建设点赞!
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2014年,商州区严把环境准入关,狠抓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持续深化流域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真情抒写了新常态下天蓝水清的经济发展新篇章。
铁腕治污:守护蓝天白云
商州区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并制定下发了《商州区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商州区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商州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16项文件,认真落实环保工作重点目标任务,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及各项具体指标全面完成。
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问责制,区政府年底对环保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干部提拔、评优树模、代表、委员推选等方面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任务、责任、考核“三落实”。不断加大环保经费投入,先后拨款581万元,用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宣传、农村环境连片治理、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确保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总额不低于5%以上。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公众参与,合力共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全面落实。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烟煤禁烧,截至目前,共关停、拆改燃煤锅炉101家134台。启动了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及机动车环保检测,对无环保检验标志和持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由交警部门实施限行管理,共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842辆,城区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状态。
减排治水:提升生活品质
采取政府牵头、环保负责、部门协作的运作方式,从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入手,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度,分解落实重点目标任务。商洛市炼锌厂尾气脱硫工程、商州区吉昌养殖专业合作社、聚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田野新型农业开展有限公司等重点减排项目,四项主要物减排指标落到了实处。通过加强重点污染源日常监控,商洛炼锌厂和市污水处理厂两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90%以上,国控重点污染源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85%以上。
积极实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全面分解落实各项具体目标任务,实行镇(办)河段段长制,区政府筹资2000万元做为污染防治专项基金,全面启动实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2014年共完成投资28335.5万元,实施项目20个。积极实施环保工程,麻街镇垃圾填埋场已建成,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启动实施,夜村镇、沙河子镇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选址,工程正在招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