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市纪委探索建立了市直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联合执纪的工作机制,将32个纪检组整合为5个联合巡查组,实现了作风建设和违纪违法问题巡查常态化、规范化。
驰而不息纠“四风”
突出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督促县区纪委和派驻机构上下联动,持续开展明查暗访,查处违反八项规定案件66起,处理68人。
2014年3月,市委组织9个督查组,对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专项检查,交办督办6方面126个问题,处分1人,警示提醒和诫勉督导89人,纠正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7.35万平方米。2014年中秋节,山阳县牛耳川镇党委书记夏俭民违规驾驶公车外出,被纪委暗访监督组从高速路监控中发现。县纪委在调查期间,其刻意隐瞒真相,设法阻碍调查,意图逃避追责,最终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追缴了其外出的费用。
注重问题导向,开展“三难”“懒政懈怠不作为”等问题专项整治。2014年8月27日,商洛纪检监察网通报了全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整治第一次明察暗访的处理情况,17个单位未按时进行“三难”整治自查被通报,48名干部上班期间网购、玩游戏等被处分或通报批评。“三难”整治开展以来,全市查处问题85件,责任追究170人,处分4人。2014年10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开展了党员干部大操大办问题的治理,查处违规问题4件。丹凤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建民因大操大办儿子婚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责成退还收取礼金2280元。该局局长、纪检组长因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分别被实施责任约谈。
突出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专项检查,按照“监督再监督、检查再检查”的职能定位,重点查纠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等领域突出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市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35起;查处违规征订教辅资料违纪案件1件,纠正退还资金2万余元;查纠药品价格公示不规范、医务人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11起。由市委常委带队,开展了两轮六项民生资金大核查,查办案件124起,处分99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市监察局制定了《商洛市机关工作人员行政问责制度》,明确了问责程序、问责对象、适应范围。全市共查处行政问责案件31件,实施责任追究158人,其中县级12人、科级39人。
重拳出击惩腐败
积极开展“一案双报告”试点工作。作为陕西“一案双报告”试点市之一,2014年,我市各级纪委把查办案件作为各级纪委书记的“一把手”工程,探索建立了一套线索处置和查办案件“双报告”工作流程,做到了领导批示必查、巡视组转交必查、两次反映以上必查、实名举报必查“四必查”,取得了办案质量、数量上的突破。据统计,2014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违纪案件线索1313件,立案查处835件,同比增长88.5%。处分1022人,同比增长101.2%。其中:县级干部16人,同比增长132.1%;科级干部188人,同比增长300%;5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挽回经济损失2250.47万元。镇安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金喜善,商南县政协原主席王浩,市房管局原局长李志全,丹凤县副县长寇红有、张孝义受贿案等16件县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慑。2014年8月中旬,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深入我市调研,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打“老虎”的同时,市纪委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基层官员“有权也别任性”。12月1日,市纪委网站公布了山阳县纪委对10名镇、村干部立案调查的消息,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这是为了防止“纵蝇为害”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案例还有丹凤县龙驹寨镇青峰村原党支部书记等125件贪污挪用低保资金、优亲厚友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一年间,全市处理科级以下党员干部违纪案件818人,一批侵占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被严厉查处,有力维护了群众权益和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