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科技局局长张银强
记者 汪 锳
科技创新在整个循环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我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市科技部门坚持低碳、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技职能,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以科技为支撑、延长深化产业链为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项目支撑、引领,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等,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一个城市发展后劲足不足,关键在于能不能发挥比较优势。我市在科技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我市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进展如何?
张银强:我们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省级重点企业10余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27家,省级科技研发中心5家。与西安交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北有色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技术团队结盟,形成了商洛特色的产学研平台。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商洛分院、商洛市材料科学工程研究院先后成立,基本建成了钼、钒、氟、锌、新能源和新型建材等七个研发中心。增设了电子商务物联网研中心,全省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服务平台(商洛示范平台)正在建设,组建了陕西省黄姜皂素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还成立了中国尾矿技术商洛研发中心,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启动了循环经济和尾矿利用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工作。
去年,商洛学院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山阳、丹凤两县被列为陕西省创新型试点县;柞水县“秦岭南麓特色农业科技园区”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柞水五味子、镇安白芨、商州天丹一号(丹参)3个省级药用植物示范基地,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山阳中心,成为我省首个县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实现业务对接,为完善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探索县域科技资源共享新模式奠定了基础。全年培育循环发展科技成果6项,获省科技成果奖2项。
记者: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市对循环经济有明显贡献的科技项目有哪些?
张银强: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尤其是几个重要的省考指标超任务数40%以上,同时,我市共申报中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8个,立项51项,争取资金2089万元;全市承担的35个省级重大创新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盘龙、必康、丰源、天之润、大圣王、金川封幸等六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和数量的新突破。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商洛市钒产业关键技术及循环经济产业化研究”项目,实施以来,节约了采矿成本,延长了矿山使用年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商洛材料院承担的“商洛市典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在钼矿废渣制备绿色环保新型建筑材料、钼精矿焙烧烟尘中铼的回收、铅锌冶炼含锢、砷烟尘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金川封幸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现了污染零排放的技术突破。《利用铅锌尾矿渣生产低碳优质硅酸盐水泥热料》《新型无铅环保助焊剂》《年产200万平方米人造石英板材》《综合利用尾矿年产5500万元新型节能烧结砖》《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栽培食用菌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被省科技厅立项批准,争取资金300万元。“钾长石综合利用产业创新链”项目被省科技厅列为2015年地方重大专项予以重点扶持。
记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循环经济也不例外。与同类地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偏少,规模不大,比重偏低。您认为我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