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土地等财产为股加入合作社,实现贫困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缝对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变单打为集团作战,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模式三:“扶贫资金协会+贫困户”。成立互助资金协会5个,根据各精准扶贫示范村的特殊情况,按每户不少于500元的标准,采取由本村60%以上的户(包含所有贫困户)交纳股金,成为协会会员,由县扶贫局为精准扶贫示范村互助资金协会注入启动资金20万元,会员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可申请协会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以此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
模式四:“互联网+扶贫”。发挥互联网优势,围绕香菇、木耳、核桃、板栗、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电商扶贫。在梅庄、武关、南坪搭建了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发挥“武关核桃”、毛坪茶叶等品牌效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的脱贫攻坚新模式,让农村因电商“活”起来,促进贫困户增收。(商洛政务信息第116期,5月5刊发,丹凤县武关镇 周新丽 供稿。)
评选得分:9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