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商洛情
建国后,胡怡德历任丹凤县、山阳县、商县县委书记,商洛地委秘书长、副书记。这让他与商洛结下了深深的缘分。1964年6月,胡怡德因病离职休养,“文革”中受到迫害。1978年恢复工作,先后任商洛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商洛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老人曾说。
老人的儿子胡克智说,老人退休后因为身体不好,常常呆在家里,通过看报了解一些时事新闻。老人总是把他认为的一些重大时事新闻摘录下来,写在一些用废弃的纸盒或者用过的药盒做成的卡片上,然后将其订在一起,装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父亲一生很俭朴,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允许家里人享受国家带来的一点恩惠,甚至连一壶开水,都不让家人去院子里提。
胡克智说,1962年父亲休病假时,他专门找到上级,不让给他发工资。在扣了几个月工资后,当时的地委书记知道后说不让扣,但在他的坚定意志下,最终还是扣了工资。老人不想占国家一点点便宜,哪怕是他应该享受到的待遇。老人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子女和家庭关注的很少,儿女们年轻时没少埋怨过他。
胡老生前的一位老部下曾这样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人经常下乡,如果看到群众穿着破烂,就把自己随身带的衣服送给老百姓,有时候带的衣服送完了,他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把群众的烂衣服穿回来。
1987年8月,胡老被组织安置到西安兴庆干休所居住,可他的心思总牵挂着商洛的发展变化,每当有领导来看望他,他总让给捎带来工作过的几个县的县志,还不顾年迈多病,为市县提供党史编撰资料。2002年商洛撤地设市后,他应邀列席了商洛市第一次党代表大会。2016年8月14日,市委办、市老干局相关负责同志专程来到省人民医院,在病房里为百岁老人胡怡德送去了生日蛋糕、鲜花、祝寿字画和慰问金。听到是商洛来的同志,原本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坚持坐起来。看着大家为他庆祝生日,被病痛折磨的胡怡德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脸上洋溢出开心幸福的笑容,他热泪盈眶:“感谢商洛市委、市政府!感谢商洛军分区!感谢商洛人民!我在商洛工作一辈子,实在想念商洛啊!我们今天享受的是死去同志的福,商洛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生是商洛的人,死是商洛的鬼!”
“一生之经历,让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让我没有虚度此生。我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由衷地感激党和政府……经历了香港回归,跨越了世纪,我很满足、很知足。但我又不知足,还想看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再看一看祖国更强大,人民更幸福,生活更美满!”老人在他写的《岁月回眸》一书中如是说。
这就是一个跨越一个世纪,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红军内心对祖国饱含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