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有声有色。借助中省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先后组织开展了中省媒体走进美丽乡村、“聚焦核桃提质增效助推产业精准脱贫”、“绿镜头发现中国”走进商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追赶超越”等主题采访活动20多次,发稿500多条,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外宣格局。利用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等宣传平台,策划组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对外宣传展示活动,邀请80多家中省主流媒体200多名记者对我市区位优势、生态资源、投资环境等工作进行了集中报道,向外界展示了商洛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提升了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市累计在中省媒体发稿5200多条,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次关注报道我市陕南移民搬迁、脱贫攻坚工作,央视《走遍中国》《大手牵小手》等栏目在商洛拍摄专题节目15期,《陕西日报》刊发头条头版稿件40多篇(条),陕西电视台发稿80多条,促进了商洛好声音在外有效落地。
——网络管理有为有效。盯紧高校、网络等重点阵地加强管理,坚决抑制各种杂音噪音,对网站、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媒体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网络专项治理活动,查处网络违法案件6起,约谈驻商网站2家,清理网络有害信息1156条,调控网上不良信息600多条;适时发布舆情预警,编报《涉商网络舆情日报》248期,开展网评460人次,成功应对了10多起敏感舆情,营造了健康清新的舆论环境,为服务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借风展翅,九转功成。不论是乘势而起的新兴媒体,还是不断创新的传统传媒,都已成为传递商洛声音、讲好商洛故事、展示商洛形象的“传声筒”和“扩音器”。
植好“一棵树”让核心价值深耕厚培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一年来,全市大力推进“大美商洛”建设,一点一滴、润物无声地汇集发展精气神,打造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文明之花在商洛大地绚烂绽放。
——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4万多条(块)重点路段、交通要道、公园、广场、车站等群众聚集区公益广告的设置,3000多幅建筑围栏、2000多块电子屏、8000多块楼宇和灯箱公益广告的视觉冲击,加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立体传播,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公民道德建设持续加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扎实开展文明礼仪传播、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少年等“大美商洛人”系列评选活动,“道德讲堂”在社区、企业、学校落地生根,成为群众学习先进、感悟道德、净化心灵的好去处。去年,全市荣登陕西好人榜12人、中国好人榜5人,张钊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孝心少年”称号,树立了新标杆,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全市共注册志愿者团体747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7443人,发布服务项目608个,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做美德少年”、少儿书信文化、中华经典诵读及“我们的节日”“我做合格小市民”“认领绿化树”“保护母亲河”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同植一片绿·共建生态美”植树活动,1.5万余名志愿者参加“一江清水供京津”环保世纪行活动,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