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关于推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和陕西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主要观点
一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差距较大。二是我国智慧农业存在的5方面问题:需要大量成本投入;缺乏智慧应用人才;信息技术难以实施共享;土地不集中,组织分散;基础研究不足。三是解决办法:留住人才,共享信息,流转土地,加强基础研究。四是陕西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智慧农业已经成为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动能,智慧农业富民技术试验示范已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智慧农业正在成为我省对外援助的事业的重要内容,智慧农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五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赋予陕西乡村振兴。

2.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数字化风口与乡村振兴》
主要观点
一是数智经济最好在中国,中国为全球前沿产业提供了最好的应用场景。中国数字化必将走在世界前列,2030年数字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二是“数字化”是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三是数字化是工具,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靠产业。四是农村未来的发展一定和数字化有关系。农业的核心是绿色、健康和有机。五是西部发展数字乡村的建议:充分发挥陕西是农业科技的重镇,要注重品牌保护,要加快农村数字化的进程,拉长农产品产业链,要培育各种农村数字化人才。

3.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三农专家汪向东:《数字化风口与乡村振兴》
主要观点
一是数字商务不等于电子商务。数字商务范围更宽广、模式更新颖、更强调新技术和数据赋能、更强调集成融合,为商务变革提供新动能。二是“数商兴农”要以农村电商升级引领。三是以电商升级引领,是“数商兴农”的实践选择。四是县域调研6点建议:渠道,“对接平台”,鼓励品质消费政策+用新+O2O(展销会);产业,“产业化”,网货研发+资质+质量+标准+品牌+新业态;服务,“资金需求”+“专业化服务”,包装+供应链;机制,“政府服务指导”+保驾护航;主体,“抱团”+“学习”,优化组织,龙头带动;新基建,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双向流通和双提升相结合数据中心+集成创新+技术支撑+数字治理。五是涉农产业电商的前沿创新方面主要是2C—2B,交易—产业全链路,智慧农批/农贸—以数据驱动各种资源。六是推进电商与农业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做深、做宽、做活、做强。

4.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创造乡村新未来:数字乡村十大发展趋势》
主要观点
一是数字乡村将成为乡村振兴“新基建”。各地必将以县域为基本场景,大力推动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数智企业将日益重仓投入农业农村领域。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数智企业基于市场诉求和社会担当,必然主动作为,日益重仓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投身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形成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市场化竞争生态。三是数字化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电商基地直采将成趋势。众多电商企业将抢抓风口,纷纷进军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前端,优质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头部”生产经营主体,迅速地被各类电商企业挖掘、对接和网罗。电商企业正迈入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赋能的新阶段。四是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将日益直接对接,社区团购和社群消费日渐兴盛。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将呈现生产端与消费端日益直接对接的发展趋势。农产品的品质价值日益凸显,消费者因而得到多样化的优质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五是农村创新创业将以数字化和线上化为重要形式。众筹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新模式新业态也将不断涌现。六是普惠金融将日益在农业农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金融领域不断渗透,数据在农业农村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价值进一步凸显,农村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快地实现农业农村金融业务市场卡位,更好地获得农民对其金融产品的忠诚度。七是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势必加快,农村政务管理在线化和智能化将成趋势。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将政府、村两委和村民都纳入到乡村治理当中,而且将出现县域统一管控与乡村节点“智治”并存的场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八是信息基础设施城乡差距势必缩小,农村公共服务在线化和智能化将成趋势。乡村公共服务的在线化是实现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选择和有效路径,也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九是各地政府将日益重视县域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和数字中台建设。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尤其数字乡村实践走上快车道,政府必然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并通过与数智企业合作,以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为途径,推进数据融合、挖掘与应用,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农业农村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为城乡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动能和中台保障。十是数字乡村将在后脱贫攻坚时代发挥重大作用。数字经济在乡村的渗透和应用将极大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助力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贫困人口将通过数字技术和模式实现与乡村发展和帮扶主体的联动共进。政府将通过大数据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动态把控、跟进和反馈,以数据动能驱动贫困人口更高效实现脱贫,助推贫困人口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根本性转变。

5.浙江大学教授、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发展数字乡村的基本方略》
主要观点
一是数字乡村建设十大战略构架:数字乡村做好顶层设计;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结合;构建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数字绿色农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计划;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化数字惠民服务;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二是实施乡村数字经济的“五新”战略:新基建、新人才、新要素、新平台、新安全。新基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技术端,尤其是数字技术端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包含三大类型,两横一纵,一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端的基础设施;二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而形成的融合性农业基础设施;三是基于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乡村产业新旺的创新基础设施。新人才: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共建现代学习体系,各行业的人才和劳动者都将面临数字化改造和提升。新要素: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数字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农业农村数据也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新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将形成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新平台:平台经济是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的全新组织方式,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产业和经济的格局。构建国家一体化农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农业网络平台把农业设备、农业生产、加工、供应商、农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农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加工、销售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数字乡村共享平台的精髓是互联网+供应链即供应链协同一体化平台。新安全: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已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并可能引发极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尤其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风险已成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重要安全风险。落实数据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与数据安全制度,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网络安全保障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6.人文财经观察家、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乡村振兴中的数智化力量》
主要观点
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赋权、赋利、赋智。一是用“乡村钉”“腾讯为村”治理乡村。二是天空地一体布局、人机物全面互联在北大荒、北大仓、北大网的应用。三是智能养猪,用智能耳标、精喂仪、查情器、调膘器,确定最佳配种时间,提高母猪受孕率,增加产仔数。四是智能蜂箱,集成GPS定位、温湿度、声音、重量监控等,实时传输数据至平台,通过手机实现对蜂箱进行监控、预警管理等操作。五是腾讯 AI Lab 与辽宁合作部署日光温室种植番茄,每亩每季提升数千元净利润。

7.省决咨委委员、陕投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陕投研究院院长蒲小川:《数字乡村建设与新发展格局》
主要观点
一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性。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进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二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三个方面: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重点产业的数字化;乡村社会治理的数字化。三是商洛数字乡村建设的3种可能选择: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的突破口;争取成为核心IDC节点;把高水平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商洛的底座。

8.著名企业家、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乡村振兴之路少不了民宿中升腾的烟火味》
主要观点
发展民宿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部分。一是爆发式增长的民宿产业正处于风口之上。鉴于民宿集群产业对于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个系统性平台和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将对乡村民宿的旅游设施、文化产业起到重要的管理与引导作用。二是“丫鬟山”主题民宿的成功典范。带动就业产生可观的农民资产、农副产品销售额对乡村旅游拉动力强劲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滋养乡村新生活吸引城市人流资金反哺农村发展。三是合作模式,类ROT模式( PPP模式)政府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重构运营-交还的模式。政企农联手,协同打造乡村文创精品民宿。四是民宿方案的实施。搭建综合建造管理团队深度参与管控施工全程(策划+设计+工程=综合团队),实现持续的运营管理。

9.创客总部/创客基金创始合伙人、北创投(远京基金)合伙人李建军:《科技创新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主要观点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由注重速度增长阶段转向注重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消费升级为基础。二是乡村产业将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三是战略投资机会主要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农业业态四个方面。四是科技创新赋能路径有5个方面:强化数字深度赋能,基于AI和大数据的农业解决方案,畅通农业技术装备智能化,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10.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苏锦旗:《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报告》
主要观点
一是发展数字乡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二是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字产业建设创新发展,农村电商成效显著,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三是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环境、乡村数字化应用、乡村政府数字化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四是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综合水平处于全国第14位,发展水平中等。五是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测度结果。前五依次为西安市、宝鸡、咸阳、延安、商洛。六是提出陕西发展数字乡村的发展对策建议:加快实施“百兆乡村”“4G乡村”工程、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乡村发展信息化平台;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打造数字农业园区、完善乡村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优化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动“互联网+党建”、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监管水平;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11.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事业部北方大区总经理许世伟:《数字乡村实践与思考》
主要观点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迎来全新局面。二是阿里巴巴区域经济发展与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七大组件:开展“综合设计”、夯实“新基建”、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数字治理新模式”、优化“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共享中心”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三是阿里巴巴区域经济发展与数字乡村解决方案2.0:引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综合咨询,支持数字经济业态、模式、服务体系等,创新创业平台,共享新基建平台。四是培育新业态5个方面:精品网货打造,全渠道产销对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整合营销策划与执行及潮安卫浴案例分享,农业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数字治理新模式在智慧党建应用、基层治理应用、村镇综合应用。六是利用三农信息服务平台,阿里共享中心——“前店+后仓”、数据共享中心,为企业商家提供电商商品统仓集配、加工、储存、一件代发等公共服务来提升产品的物流效率。设立公共直播基地、供货展示中心等,为商家提供商品在线销售展示、入仓质检等公共服务,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销售效率。也为县域政府和部门可以掌握实施的数据和信息,提供的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的县域管理和服务。七是创新创业平台。以多样化培育方式为手段,打造“专注电商领域,实战落地;学考练赛综合模式,全面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智能高效”的数字化学习培育的新型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