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事综合

加快建设“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5-02-28 07:56:01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2024年工作回顾

  干成了一件件大事要事

  ★成功举办了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全市人民首次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A类赛事,也让世界在商洛看见了美丽中国。

  ★投资105亿元的镇安月河抽蓄电站建成投产,投资107亿元的柞水曹坪抽蓄电站推进建设,投资96亿元的山阳色河抽蓄电站正式开工,投资105亿元的丹凤鱼岭抽蓄电站纳入国家规划,为我市建设全国最大的蓄能储能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排球训练基地部分主体封顶,“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建成投用,为我市打造“赛事名城”“排球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商州群众运动公园建成投用,商州故城墙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黄沙河音乐喷泉和花灯长廊成为新年打卡地,获得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秦岭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国内第一座全面展示秦岭的综合性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评选为“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获批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开辟了“两山”转化机制创新的新路径。

  ★纳入全国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商州戴云山云海等15处景观入选第三批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商南茶叶等4个农产品获评全国气候好产品,22℃天然氧吧等气候生态品牌持续成为我市的靓丽名片。

  ★天竺山景区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牛背梁度假区纳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名录,“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全面开展居民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智慧化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得到住建部的高度关注和市民的拥护。

  ★国内领先的4.0版鱼菜共生绿色智慧渔业工厂建成投产,冷水鱼养殖规模全省第一,新质生产力助推智慧农业取得新突破。

  ★有效应对处置“7·19”丹宁高速水阳段桥梁垮塌和多轮次暴雨洪涝灾害,争取重建资金6.86亿元,利用存量房安置受灾群众788户,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省“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有力有效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分别排在全省第三、第一、第三、第五。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施西商融合协同发展合作事项23项。全年招商引资实际使用内资87.72亿元。新增“五上”企业175户,市场主体总量增长5.7%。非公经济占比55%,居全省第二。

  产业转型持续加快。工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9%、257%,均居全省第一。全年新增入园企业53户,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9%。新增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陕西盘龙建成全市首家省级中医药制剂及新药研发中试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消费活力加速释放。商洛被评为气象旅游指数定标城市。7县区全部创成“中国气候宜居县”。成功举办大型赛事100多场次,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0多场次,“秦岭传奇”赛事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游客人次、旅游花费增长23%、2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对全市1112个小区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整治改造提升,中心城区401个小区接入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小区物业覆盖率由16%提升到100%。有效加强了社会治理,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试点市。持续推进“干净商洛”创建,建成秦岭山水乡村300个。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8%、7.1%。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9万人。常态化开展城区“2+N”和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演出1149场次,花鼓戏《月亮光光》全国巡演。

  2025年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及市委五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着力培育产业链群,壮大县域经济,持续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全力冲刺“十四五”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5.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49.5万吨以上。

  重 点 工 作

  ❶坚持在工业绿色升级上下功夫,实现富民强市新突破

  加快蓄能储能产业基地建设。月河电站达产达效,色河、曹坪电站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投资56亿元的商洛电厂二期今年主体完工,明年下半年投产发电;投资56亿元的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全钒液流电池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产值2.5亿元。

  推动现有企业技改扩张和转型升级。抓好比亚迪576万车付气体发生器项目建设,打造总产能1316万车付的比亚迪全国唯一安全气囊发生器生产基地和商洛首个“万人工厂”。确保陕西锌业8万吨锌基合金、天士力5000吨中药饮片生产仓储项目全面投产,新增产能23亿元以上。全年实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50个,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

  推动工业园区提标扩容。支持商洛高新区创国高、开新局,宏贯光电数字文旅项目上半年建成,投资16.3亿元的钒材料及电池项目上半年启动建设。加快商洛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投资12亿元的中玻TCO特种玻璃项目落地建设,煌朝玻璃、卫洛乳业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将商洛经开区打造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新增入园企业40户以上,标准化厂房入驻率90%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

  ❷坚持在重大项目带动上下功夫,实现培植后劲新突破

  主动出击争资金引项目。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项目,利用西证凯得新材料、高新金资等产业基金,以投行思维撬动放大各类招商资源。建立招商项目转化机制,强化标准化厂房招商、产业链招商,依托抽水蓄能和储能产业招引“用电大户”,积极谋划境外招商,全年实际使用内资、外资增速分别不低于8%、6%。

  狠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今年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就是全力迎接高铁时代,西十、西康高铁6个高铁站站场、对外交通及配套建设,年底前全部建成到位;同步做好思想上、产业上、环境上的准备,全面提升承载能力、供给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迎接高铁开通。洛卢高速年底前建成通车,打通又一条出省新通道。推进澄商高速洛南至华阴段前期工作,力争丹宁高速镇安至宁陕段年内开工,争取西合高铁、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60个,总投资额和年度投资额分别增长11%、29%,竣工项目达到70个以上。

  大力实施重点民生项目。加快实施莲湖西侧等3个城中村改造、10个棚改续建和1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10个“保回迁”和16个“保交房”项目建设任务。启动商洛市小学新校区建设,抓好20个校建项目,新增城区学位9500个。市中医医院“七一”前建成中医康养式医院和中医文化主题公园。启动建设中心城区第二水厂。逐步改造提升丹江公园。

  ❸坚持在提振三产消费上下功夫,实现消费升级新突破

  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下决心申办成功2025—2028年连续4届的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每年将有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支队伍、1300多名优秀中学生排球运动员参赛,商洛将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连续5年举办世界锦标赛的城市之一。统筹办好全运会女排成年组和青年组资格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及全运会资格赛、沙排U21世锦赛、首届亚洲杯沙滩羽毛球锦标赛、全国羽毛球大区赛、全国航模公开赛等高品质赛事,办好丹江龙舟大赛等“秦岭传奇”系列赛事,创新举办“班VA”“村VA”“社区VA”和气排球超级联赛,构建商洛特色排球、气排球项目赛事体系,形成体育赛事新IP。市民游泳馆要在“七一”前建成国家乙级标准馆,国家排球训练基地年底前建成投用。积极培育赛事旅游、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态,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用3—5年时间把我市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排球名城、国际赛事名城。

  力促民宿康养产业成势见效。引进自带流量的大品牌、大平台,错位发展一批高端精品民宿、特色乡村民宿、大众旅居民宿,39处民宿集群将在6月1日前建成开放。在西安、武汉、南阳等地举办商洛营销周活动,重点推介商洛好环境、好房子、好酒店、好民宿、好景区,真正把“好产品”变成“好商品”。加强与央企、国企及各大高校、社团组织合作,出台优惠政策,共建“双基地”,邀请各方面专家人才来商洛度假、科研、康养、消费。抓好市交投公司医养结合等一批康养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旅居康养、旅居养老目的地,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康养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加快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创建牛背梁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金丝峡、漫川关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动柞水溶洞、山阳天竺山、镇安塔云山创5A,建成商州巴人洞(崖墓)文化景区,把丹江宿集打造成4A级景区。办好天竺山开园仪式暨2025秦岭生态文化体育旅游节。旅游接待人数和花费分别增长10%以上。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巩固提升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和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加大品牌餐饮、品牌商业招引力度,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银发经济,继续举办红酒节、豆腐节、第三届商洛秦岭山珍美食大赛等促消费活动100场次以上,打造公园经济、潮流市集、夜间经济等多元化消费场景。

  ❹坚持在优化城乡环境上下功夫,实现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突破

  把城市打造成为美好生活的大景区。坚持“四个四”理念,扎实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聚焦更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给西安、武汉人建设康养度假、避暑休闲的好房子,给商洛人建设品质改善、舒适宜居的好房子,为各类人群打造“量身定做”式房地产项目,更好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城中村环境整治,探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补齐养老托育、休闲健身、停车充电、生活服务、“小修小补”等短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加快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老旧地下管网更新。探索推行城市“大物管”市场化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把县域打造成城乡融合的主阵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商州大都汇现代国际广场、镇安盛邦华悦商业综合体等零售商业设施场景化改造。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实施商州高铁一路、洛南盆地旧石器博物馆、丹凤大酒店、商南鹿城体育运动公园和柞水西康高铁隧道连接线等县城建设项目。持续抓好86个和美镇区建设。

  把乡村打造成承载乡愁的西安后花园。持续创建“干净商洛”,完成户厕改造2.2万座以上,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创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34个以上,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狠抓农村居民和村集体经济“两个增收”,培壮“菌果药畜茶酒”六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鲜食玉米、黑小麦、红仁核桃等优质新品种,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238万亩。筹建国家数字渔业西北分中心和研究院,加快冷水鱼种苗繁育中心、水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实现研发、育苗、养殖、加工的全链条覆盖,争取年底渔业产值达到10亿元。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发展电商经济、庭院经济、林下经济,下功夫帮群众增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预计6月底前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❺ 坚持在守护秦岭绿水青山上下功夫,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新突破

  坚决筑牢秦岭生态屏障。持续深化“双查”“快查快处”机制,确保秦岭“五乱”问题动态清零。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营造林50万亩。加强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商洛市航空护林站,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推进丹江及小流域综合整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从严落实尾矿库生态环境分类分级管控。治理塑料污染。加快建设柞水生活垃圾发电厂,常态化运营市生活垃圾发电厂,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建成投用。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三年行动,启动县区GEP、VEP核算,探索GEP考核结果场景应用。开展绿色金融试点,推进林权、水权、用能权等生态权益交易。加快商洛气候生态价值转化博物馆、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二期)、金丝峡秦岭气候博物谷建设,争创全域天然氧吧市。

  ❻坚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实现发展动能蓄积新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跨县区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出台《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方案》,实施11项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8000户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开展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双清零”行动,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突破850家、200家。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围绕产业联建、创新联动、资源联通,持续深化西商融合协同发展,承接西安都市圈外溢项目、产业和资金。强化与南京、天津等对口协作。支持“商西欧”多式联运,带动更多商洛产品“走出去”。

  ❼坚持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实现普惠共享新突破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全面推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衔接并轨,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20个。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双高”基地内涵提升,引进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2700人。完成市中心医院三甲复审,商南、山阳县医院创三级医院。加大知名专家招引力度,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筹备第十一届陕西省艺术节。做好秦岭博物馆运营管理、文创开发、宣传营销等“后半篇文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压减融资平台数量。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行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相关阅读
  • 聚焦医疗发展 共话民生福祉

      方春娥代表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月27日,市人大代表、镇安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方春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我对当前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切体会:一是基层医疗...

    时间:02-28
  •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 加快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黄朝梅)2月27日,参加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商州代表团认真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畅所欲言,谈感受、说变化、话发展,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陈泽勇代表说,商州区...

    时间:02-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