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岁末,一群日本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在东京举行“2012年问题”的研讨会,这群日本的精英连日本将再次发生9级地震都作了预测,就是没有预测到,2012年中日之间会因为钓鱼岛问题而发生一场政治大地震。
今年4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挑起了购买钓鱼岛的风波,其后,野田内阁不顾中国政府的严厉警告,决然将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的对立严重升级,两国关系陷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恶境地。
“没有想到,钓鱼岛问题会成为中日之间如此大的问题。”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很大的意外,“希望双方领导人都能够拿出智慧来,从两国友好的大局出发来妥善处理好尖阁列岛(钓鱼岛)问题。”
日本副首相冈田克也和日本执政的民主党最高外交顾问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在最近的讲演中,对于首相野田坚持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的顽固立场提出了婉转的批评。
对于来自政府和党内的声音,野田目前还采取了无视的做法,导致11月5日在武汉的中日局长级会谈无果而终。
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在期待中日两国关系的尽快好转,但是,早稻田大学教授内田秀昭认为,根据目前中日两国的外交态势,修复两国关系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因为国民感情的修复比外交关系的修复更难。
抵制日货让日企受损不轻
这一场交锋,很快波及中日两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层面,酿成了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最大危机。
对于日本来说,受打击的更是经济层面。根据日本企业公布的业绩报告,在日本政府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以来的9月至10月间,日本八大汽车制造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骤跌四成以上。三菱汽车在10月中国市场的销售跌幅更是高达七成。而且随着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心理的发酵,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品牌汽车要在中国市场“复活”,难度很大。
中国市场的长期冷冻,将给日本企业今年度的业绩带来重大影响。日产汽车公司上周发布的消息显示,到明年3月为止的2012年财政年度中,公司的营业利润将由当初预想的7000亿日元,修正为5750亿日元。2012年度的纯利润,也将从预想的4000亿日元减少为3200亿日元,减幅高达800亿日元。
日产汽车公司称,原计划在2012年度全球市场销售508万辆汽车,但是,这一目标不得不减去27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也从当初的135万辆,减少到117万辆,减幅为18万辆。欧洲市场从当初的72万辆修正为68万辆。日产汽车公司称,业绩向下修正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发生的“抵制日货”运动、欧洲经济的低迷,加上日元汇率持续升高。
像日产汽车公司这样不得不向下修正经营目标的日本企业,不在少数。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和家电制造企业,还有许多材料制造企业,都将因为中国市场的销售低迷而面临业绩进一步削减的困境。共同社的企业问卷调查显示,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日本大企业,感受到了这一场“钓鱼岛交锋”引发的经营冲击。
中国经济也遭受打击
但是,中日之间的这一场“经济战”,受损的不仅仅是日本企业。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同时,日本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单体国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
有专家认为,日本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达到了40%,而中国对于日本市场的依赖度只有20%不到,因此受影响更大的应是日本经济。根据中国和日本官方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对日贸易额在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已经从2002年的16%减少到2011年的9%。相反,日本对中贸易额在日本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上升到20.6%。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日对双方市场的依赖比例有“一倍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