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的国情,就应该走先政府、后集团、再私人的发展道路。中央加上地方政府有着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在现阶段可以快速提升新能源的保有量。并且,这些一大部分政务用车是在城市内行驶,如今电动车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完全满足。而电动大巴由于线路固定,可实现里程控制。”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微博)对本报表示,这从各地的试点情况可以明显看出。而按照之前的市场化进度,要实现未来3年50万辆车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目前,从各个地方的情况来,电动车在公交系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近日,在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上,深圳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协调处处长陆象桢便透露,深圳将加快在公共交通系统上推广纯电动大巴,目前,在已有的3000台纯电动大巴基础上,未来3年再加4000辆。
国内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微博)也表示,在电动车电池性能差、容量低、体积大、成本高、短时间无法同传统内燃机汽车竞争的情况下。电动车更为适合于小型车辆或者大型公交车的发展。
地方政策篱笆亟需去除
受到国务院释放出来的利好消息,近日在资本市场也刺激,多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均大幅上涨。然而,本次国务院虽然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要真正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利好,仍需破除诸多障碍,尤其是地方政府设置的保护主义。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目前试点城市已经由北京、上海、合肥等13个城市逐步推广到25个城市,由于地方政府补贴更加倾向于当地企业,直接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在准入条件上设置了门槛。
“今年年中,我们在北京的一次招标,便遭遇了地方政府设置的门槛。其中第一条便要有北京的运营资质,我们作为一家深圳企业,如何满足这个条件。”比亚迪相关工作人员透露。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从目前的情况看,合肥的电动车试点采用的是江淮的车,深圳电动车均是采用比亚迪,而上海则是选择荣威(微博)。”张志勇表示,新能源车要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破除这些地方保护。
“由于各地的地方补贴政策不同,我们荣威E50更多是在上海区域销售,因为上海对待新能源车可直接上牌的优惠政策。”上汽相关工作人员也对本报表示。
不过,这种地方政府保护也正在逐步解除,7月15日,在中国(杭州)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杭州市经信委汽车处处长何秀林表示,杭州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开放,不仅市场向外地企业开放,发展模式也是开放。目前新能源车的保有量中,既有浙江本省企业生产的车型,也有金龙、宇通和中通等车企的车型。(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