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商品走出去又有新渠道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上周末,在海宁中国皮革城里,就上演了这么一场省内外浙商市场采购浙货对接的好戏。
这场浙江省首届省外浙商市场采购浙货对接会,海宁中国皮革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杭州四季青、杭州丝绸城等11家省内市场,和来自黑龙江、沈阳、山东、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浙商市场的一千多名采购商自由对接采购,商品品种涵盖皮革、服装、围巾、丝巾、领带、羊毛衫、袜子等。
截至昨天,对接会初步达成交易意向协议1100多个,意向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
除商户“单线”对接外,此次对接会还组织了省内11个市场与省外13个市场签署《浙江省商品市场与省外浙商商品市场浙货销售对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扩大浙江产品流通渠道,拓展浙商市场发展空间,并建立一个固定、长期和增效的浙江产品供销链。
浙江是市场大省,有4300多家商品市场。服装服饰市场是其中的主力军。这些市场不仅与区域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还有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链。一个个区域支柱产业,一个个享誉国内外的市场,已成为浙江的一张张金色名片。
根据协议,浙江省商品市场可通过建立采购基地形成固定的浙货外销供应链,也可以采取建立浙货配送中心的形式或品牌输出、品牌连锁等多种形式进行对接,拓展浙江产品销售渠道和双方市场发展空间。省外浙商市场可以通过举办会展、博览会、建立网络市场等方式,引进浙商参与,扩大浙江产品影响和销售渠道。
除销售对接外,双方还将在提供专业运营或管理团队,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对接,不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省内外市场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双方先进市场管理模式和市场管理经验,共同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整体素质。
“近年来,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正开启一个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省内外市场对接是对浙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在全新发展模式中的一种革新,或将成为网上网下‘大市场’联动发展的一个开端。”海宁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说,海宁皮革城1999年开始走出去,去年其省外市场有80多亿元成交,其中85%以上从浙江进货。
第二十一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同时开幕,国内首家皮革文化主题博物馆在海宁开馆。会上还透露,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韩国时尚中心已经进入筹备阶段,2015年9月底,服装、化妆品、工艺品等“韩流”将全方位空降。今年12月下旬,将先在海宁中国皮革城举行首届海宁韩国时尚商品交易会。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邬愉波 通讯员 沈雁 杜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