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罗锦文和战友又一次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汇报组建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的情况,经办事处伍处长与前方总部联系,总部对这支救护队以极高的赞扬,三天内就回电。此后,罗锦文和苏道理、崔海潮、吕书林等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伍云甫处长传达了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联名回电:“不怨苦可前来,这是十二分的欢迎。”罗锦文他们看到这一电文时非常激动,当下就与伍处长研究了具体行动方案。
10月下旬,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准备集结出发。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为遮掩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出发前大家都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对外保密不透露消息。罗锦文一面坚持全天门诊,通知吕书林。一面派苏道理先后到广仁医院、培华职校通知队员准备集中,又派荆璞、曹民哉去省立医院接胡秀英、翟碧文、吕英杰、刘世杰4位女队员。省立医院的门禁制度很严,为了逃出去,母亲她们白天佯装照常上班,天一黑便开始行动,两人一组,前后拉开距离,先把行李抛到院墙外,由战友接应,她们有的趁机翻院墙逃出去,有的想办法从太平间溜出来。
是夜,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成员:罗锦文、崔海潮、苏道理、胡秀英、翟碧文、阎玉珍、吕英杰、吕书林、罗惠文、罗惠民、曹民哉、董志侠、荆璞、刘世杰等共计14人,其中男青年9人,女青年5人(胡秀英、翟碧文、阎玉珍、吕英杰、刘世杰);洛南籍8人(罗锦文、崔海潮、阎玉珍、吕英杰、吕书林、罗惠文、罗惠民、曹民哉);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16岁,全部集中到位。14名队员隐蔽在西安西华门基督教教会,女队员安排到教堂院内平房里,几个男队员在院内巡逻。
西华门集中的第二天,队员们三三两两分头赶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在会客厅里,伍处长与大家见面并进行了亲切交谈,他向队员们介绍了残酷的战争与艰苦的生活,他说:“前方战士多么渴望医务人员,你们去,那真是雪里送炭......”伍处长的一席话使这些年轻人心里热乎乎的,他们又兴奋又心急,报效祖国的心情更加迫切,恨不得插翅飞到前线。罗锦文代表救护队队员表示了决心: “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回家园。”当时确定了罗锦文任队长,崔海潮任副队长,舅父吕书林负责总务,罗惠文为文书。
1937年11月初的一天晚上,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14名队员冒着凛冽的寒风,怀着拳拳之心,带着“八办”发的介绍信、车票和路费,由“八办”两位同志护送,以抗日救亡的名义坐上了东去的“闷罐子”火车转道北上,奔赴抗日前线,踏上了革命征途。
当晚,14名队员坐火车到了潼关,第二天到黄河渡口时,北风怒吼,黄河风高浪急,天空飘着雪花,寒气逼人,队员乘小木船渡过黄河,来到风陵渡,又和受西安办事处指点的山东医生徐汉山、刘绍九一同乘北去的火车到山西临汾,在刘村八路军兵站休息一晚,天亮后由兵站派马车送队员到山西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卫生部,在高公村,救护队受到八路军总部卫生部的热情接待,部长姜齐贤高度赞扬了救护队员的爱国行动,他说:“你们是全国第一个自愿上前线的救护队,长途跋涉,很辛苦了。”救护队员参战心切,立即到附近的医院看望伤员。嗣后,八路军总司令部举行了欢迎会,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致欢迎词说:“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的同志,不远千里,不畏艰苦,奔赴抗日前线,由于前线战事紧张,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司令不能亲自接见大家,我代表他们和八路军总部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这种忧国忧民的行动,应该受到人民的尊重,你们是炎黄的好子孙,人民的好儿女,是全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救护队员深受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