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柞水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县人民砥砺奋进、勇克时艰、锐意进取,顺利实现各项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加快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生机和活力。回首"十二五",亮点纷呈,展望"十三五",豪情万丈,昔日小县,唱响了一曲沧桑巨变的盛世欢歌,在"调整结构 转型发展"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回首"十二五":精彩收官谱华章
"十二五"期间,面对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不利影响,柞水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一区三基地"建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4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均为"十一五"末的2倍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达到287亿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回顾"十二五",柞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亮点:
亮点一: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新阶段
小岭工业区、县域工业集中区、营盘旅游产业园和西川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等四大园区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现代生态农业、金属材料开采加工、生物医药和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竞相发展的新局面。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1:48.6:37.3调整为2015年的8.7:63.2:28.1,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亮点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扩城工程、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县域城镇化率达到52.5%,较"十一五"末提高16.5个百分点。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西康铁路复线、G211石瓮至石镇段"三改二"建成投运,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顺利实现,全县广播、电视、通讯和电力网络以及便民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城乡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
亮点三:生态建设进展顺利,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全县污水处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进,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70.6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9.83平方米,污水处理率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7%和84%,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