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项目发展,夯实发展基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坚持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大发展,精心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推进建设,着力夯实转型发展的基础。精心包装策划大项目,确保储备项目保持在200个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到2021年开工建设项目500个以上,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累计向上争取到位项目补助资金500亿元以上,着力构建立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全面建成两河水库和马耳峡水库重大骨干水利工程,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决战脱贫攻坚,补齐小康短板。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是党和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瞄准2018年贫困县摘帽、贫困户脱贫目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村十有、户八有”标准,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推进“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通过项目资金集中投放、新村连片共建、产业聚集发展,引导各镇办和各村居找准定位、协调发展。严格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落实《柞水县脱贫攻坚若干规定》。同时,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推进新型城镇,构筑城乡格局。瞄准宜居宜业城市、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注重品位,体现特色,建管并重,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建成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将凤凰镇打造成为县城副中心。突出“一镇一风情、一域一特色”,打造3-5个在全国和省市有影响力的特色重点镇。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发展要求,把全县65个村(社区)全部建设为美丽乡村。
——突出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文明。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成发展资本,把绿水青山变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开展“绿满柞水”行动、河流治理行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土壤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推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培育绿色文化、倡导绿色生活。

——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提升创新创造的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化解农业初级、工业低端、三产单一问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支持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全国科技示范县创建步伐。大力提升开放型、外向型经济水平,充分发挥柞水区位和生态优势,着力构筑大开放格局。推行“三专一精准”招商机制,确保到2021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坚持普惠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柞水群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和素质教育示范县,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落实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创建国家健康城市。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五大保险的保障能力和水平,落实保障兜底政策;探索“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打造全省知名养老养生示范基地;抓好组团式移民小区建设,确保7268户23258人顺利实现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