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第24个全国土地日
商洛市市长 陈 俊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商洛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要更新理念从严管控,时刻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认真落实“三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要用新理念推动耕地保护工作
一要强化“家底”观念。商洛现有耕地307.6万亩,基本农田266.6万亩,这既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也是赖以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强化“家底”观念,增强耕地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遵循,探索推进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多规合一”,形成一套规划引领发展、一张蓝图指引方向,通过规划管控、计划管理、用途管制,从严审查、从严把关,从源头上强化耕地保护。
二要强化“底线”观念。中央提出的严守耕地数量和质量、城镇建设开发边界、生态安全“四条红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和“基准线”。面对山多地少、土地承载力弱的市情实际,我们必须把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着力在“用、管、查”三个环节上坚守工作底线,在耕地保护上坚守法律底线,坚守履职和做事的底线,带头担当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决不牺牲耕地换取短期利益。
三要强化“生态”观念。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载体。生态是商洛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名片。我们必须增强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意识,把生态红线观念贯穿于土地管理的全过程。围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和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大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力度,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第二,要用新举措提高耕地保护实效
一要科学用地、节约集约。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广节地发展模式,坚持用土地产出率、贡献率衡量土地利用率,从严设置各类建设供地标准及最低投资强度,确保土地用得省;充分利用陕南移民搬迁扶持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强力推进旧村庄改造拆迁,通过“聚人腾地、聚企腾地、聚镇腾地”等方式,盘活挖潜存量土地,确保土地用得好。
二要加大造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新要求,强化补充耕地指标管理,将占补平衡制度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合理安排用地布局,拓展土地利用空间,确保耕地补得上。积极探索“以补代投、以奖代补、以补促建”方式和途径,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多元投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全市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
三要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把节约集约用地上升为全民自觉行动。分层次、分类别地做好耕地保护“红线”政策宣传工作,针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用地行业搞好政策宣讲,解决好依法用地问题;针对一线工作人员重点进行执法宣传,解决好巡查用法问题;针对广大群众重点宣传国土资源法规,解决好遵纪守法问题。
第三,要用新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一要逐级夯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执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围绕耕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等四项指标,逐级夯实市、区县、镇办、村组的责任,实现耕地保护责任横向到边、“一竿子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