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新春走基层 · 决胜脱贫看商洛

脱贫攻坚的“商州答卷”

脱贫攻坚的“商州答卷”

2020-01-13 10:13:22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新春走基层 · 决胜脱贫看商洛

脱贫攻坚的“商州答卷”

  本报记者李小龙 王倩

  开栏的话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020年的春天已悄然而至,本报记者们踏上了“新春走基层”的征程,他们奔走在广大城乡的生产生活现场,积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撷取最鲜活的素材,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记录全市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生动图景。

  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为您讲述发生在商洛大地上春天的故事。敬请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放眼商州区脱贫攻坚各大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补齐短板,一个个脱贫产业链条完善,一个个贫困户笑容满面……全区1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29147户9973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度脱贫户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降至1.36%。

  回望过去,商州脱贫攻坚生动鲜活、亮点频现;展望未来,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渐行渐近、令人期待。

  抓帮扶立体推动持续吹响“冲锋号”

  1月11日,腰市镇庙湾村,郭老汉和老伴翻着地,虽然寒气逼人,但他们的汗早已浸湿衣背。

  郭老汉名叫郭书正,一身木匠手艺却无处施展,家境每况愈下,住着土坯房,吃饭靠种粮,被识别为贫困户。

  第一书记周彤及包扶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得知郭书正是白及、苍术等药材种植能手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后,立即给他送来种子,并陪他上山挖野生白及苗,并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还帮他认领了村上的光伏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给他们家改造了危房。2017年底,郭老汉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示范户。

  “老汉今年六十七,共产党他把我记,帮我发展产业、改造住房、看病报销,让我不愁吃来不愁穿,脱贫攻坚帮了咱!”现在,郭书正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近年来,商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作,始终坚持高位推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从总体规划到“八个一批”具体实施办法,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制度到每年出台的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决定,从区级领导检查调研到“四支队伍”管理,从楼里开会、下文发函到周二、周四扶贫日,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责任、组织、政策和考核体系,全区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特别是商州实行的“四级责任人一线工作法”,明确规定区级领导每周利用不少于两天时间研究分管领域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包扶镇村一线蹲点调研解决产业发展、“两房”建设等具体问题。科级领导、包扶干部每周利用不少于两天时间,“四支队伍”每周利用不少于5天时间履行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积极走进田间工厂、农户家中协调解决问题,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地见效,真正做到以心换心沟通、用力用智帮扶,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同时,商州始终坚持将问题导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无论是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还是行业系统扶贫会等各类会议,通报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是雷打不动的环节。基础工作不扎实、帮扶责任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到位、资金拨付不及时、工作推进不均衡……一个个问题到村到人,一项项台账明确时限,既红脸出汗,更鼓舞士气,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地落实。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举措,商州找对了路子、开好了“方子”,明确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为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抓产业短中长全覆盖确保收获“稳稳的幸福”

  冬日的秦岭,天寒地冻。但却挡不住干群一心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的热情,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热火朝天、暖意融融。

  1月8日,在腰市镇润科食用菌厂房,四五十个工人刚领到这月的工资,个个喜不自禁。

  贫困户周井船家住大荆镇口前村,家里3间土房,妻子因癌症曾在市区和西安相继进行治疗,但病没看好,钱没少花,妻子离世后,家中负债累累。前几年,他和30岁的儿子一直在龙山光伏基地打工挣钱。

  “我跟娃2019年5月从光伏基地过来的,现在我俩一人一月能挣2400元工资,而且每年我还能从这领到分红。”周井船边装钱边兴奋地说:“2019年10月,我都搬的住到大荆镇移民安置点了,最近正在给娃寻媳子,真是感谢共产党呀!”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周井船,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也愈发有干劲。

  “基地带动了9个镇(街道)51个贫困村,3528户贫困户参与认领分红。截至目前,共计发放收益1012.8万元,并带动贫困群众1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润科食用菌基地相关负责人陈凯介绍,总投资约1.2亿元的润科食用菌基地是商州区极具代表性的基地,菌种从日本进口,整个生产过程规范有序,产品竞争力强,目前订单都排到1个月后了。

  2017年,商州区在充分调研和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区第二大扶贫支柱产业,按照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发展定位,在全区建设了65个食用菌基地,生产香菇、蟹味菇、白玉菇、白灵菇等不同菌类,带动1632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

  随后,我们又来到不远处的大荆镇口前村龙山光伏基地。放眼望去,雪中的太阳能电池板甚为壮观。

  据了解,2017年商州区抢抓机遇,积极向上申请,仅用7个多月时间就建成了大荆龙山集中式光伏电站,2018年9月全部建成通过验收,一次性成功并网发电,成为陕南地区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地面电站。此外,全区同步建成59个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目前,商州区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62.73兆瓦,有效带动了全区117个村集体和2019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目前已完成兑付光伏产业收益9次,累计兑付1.2亿元。

  今年60多岁的贫困户刘新民,家住沙河子镇团结村,以前靠打零工挣钱,日子一直过得很艰难。后来,在政府的鼓励下,他种了一亩八分地的菊芋。2019年12月20日,在沙河子镇团结村菊芋收购点,刘新民共交售菊芋5000多斤,收入3000多元。“过年后还能挖1200多斤,可以再收入近1000块钱。”刘新民说,以前地里种庄稼不值钱,种药材又怕卖不出去,现在好了,今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据了解,依托国内最大的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项目,实行“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签订产业扶贫菊芋种植收购合同,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以每公斤1.2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目前,全区已实现3万农户种植菊芋4.19万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实践证明,商州区构建的以光伏、食用菌、菊芋、劳务为主导,以核桃、中药材、蜂蜜为特色的“4+X”脱贫产业体系和“三变”改革举措,以及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将贫困户镶嵌在了产业链上,基本实现贫困户在中长期产业中稳定增收。

  抓服务晒手机建平台努力做贫困群众贴心人

  “昨天早上7点多,一个贫困户打电话反映,近期他家人得了重病,花了一大笔钱,咨询相关政策。我已经把这一情况转交给了卫健、民政部门,让他们核对。”1月7日,中午12点半,我们在区扶贫局见到王金良局长时,他还在办公室忙碌。

  王金良告诉我们,为了补齐短板、查找死角,全面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和困惑,去年12月下旬,商州区将涉及脱贫攻坚工作和政策兑现的相关部门、责任人及监督投诉电话打印成彩页,送到贫困户家中,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记者注意到,彩页上面住建、交通、林业、扶贫等“八办两组”及重点责任部门副局长、业务责任人,以及镇村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一目了然。据介绍,商州区公布相关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并承诺24小时保持畅通,联系无障碍、倾听无缝隙、办事无拖延、服务无折扣,真正帮贫困户讲解政策和困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做法在全国是首创,真正做到了“亮身份、亮职责”,拉近了干群距离。

  “群众有任何关于脱贫攻坚的问题,都能在彩页上找到相关联系人,方便及时联系并解决问题。”王金良说。按照规定,所有问题及批示办理期限原则上是3个工作日,遇有特殊要求的作特殊处理。如对群众反馈的问题办理不认真、不及时、不真实、不准确的,将进行严肃地追责问责。

  原来,早在2017年6月,商州区就本着“让群众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说最少的话、办最全的事”的服务理念,建成了全省首家农村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

  2018年1月,金陵寺镇崔巷村贫困户赵刚齐家房子被火烧毁,政策兑现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入驻中心的保险公司业务人员上门了解,并及时赔付现金10万元,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家的损失。

  “以前要跑好几个部门,用好长时间才能办成的事,在这里很快就办好了,真的很方便。”大赵峪街办西岭村贫困户南利明,因患白血病,先后在河北、北京等地治疗,花费数额巨大,来到政策兑现中心报销时,工作人员将其情况及时上报,通过合疗、大病救助、民政兜底等方式,仅2018年6月就报销了27万多元。

  “我们设立扶贫、新农合、医疗救助等‘一站式’服务窗口24个,集中办理‘八个一批’相关政策咨询、政策落实和资金兑现,实现‘进一家门、办百样事’的目的,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区扶贫局副局长、政策兑现中心主任朱新建告诉记者,为了现场兑付群众的各项补贴报销,区财政局为中心下拨了500万元的周转资金,中心每月5日前与各入驻部门对账结算,各部门及时将兑付出去的资金回填到位,确保了中心正常运转。此外,为了以最快速度将钱兑付给群众,政策兑现中心与西安结算中心合作,利用即时支付系统,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将钱打到群众的“一折通”上。

  “很多群众进一次城不容易,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AB岗,确保他们能随来随办,绝不耽误。”朱新建介绍到,政策兑现中心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办理各项业务6.7万人次,兑付各类惠农资金1.2亿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商州区将健全脱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完善脱贫成果巩固责任体系,持续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实际行动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相关阅读
  • 商南跑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棒”

      本报记者吉文艳  腊尽春回,驹窗电逝。历史的车轮已经行进到2020年。回首2019,在商南县贫困群众的眼里,这个平凡的年份,蕴藏着诸多“不平凡”:他们的生活因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时间:01-17
  • 丹凤产业发展促脱贫 人心思进谱新篇

      新春走基层·决胜脱贫看商洛  丹凤产业发展促脱贫 人心思进谱新篇  董楠 方方  2019年,丹凤县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面对产业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等短板,丹凤县聚焦精准,迎难而上,把所...

    时间:01-16
  • 奋楫扬帆行致远

      ——脱贫攻坚的洛南实践  本报记者王尚锋见习记者韩露  1月10日清晨,寇彦红洗漱完毕,换上工服,走出宿舍,匆忙去上班。看着暖暖的太阳,寇彦红感觉轻松许多。从一名建筑工地的钳工,到山东省青岛...

    时间:01-15
  • 决胜脱贫摘帽 开启乡村振兴

      ——四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今年是脱贫攻坚摘帽的交卷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启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紧盯7149户、1.53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