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卖萌搞怪的体操小将冯喆一到伦敦就把各种新奇好玩的见闻与众粉丝分享,更以个性十足的调侃为队友加油打气,“姑娘们加油,拿了奥运冠军别忘记回来娶我们!”类似的,许多选手都会在比赛结束的第一时间,大方分享自己的“百感交集”。
英国广播公司的“神吐槽”笑翻场外众人,比如对中国选手吴敏霞、何姿的3米板决赛的点评:“这两个人太强了,中国队就要拿到他们8块跳水金牌的第一块了。”在这种“英式幽默”的带动下,央视也不甘“寂寞”,用“丑归丑,奥运吉祥物一样受欢迎”的标题进行调侃。
9、突破“年纪”
青葱岁月固然是最美好的竞技年华,但在奥运会从不缺乏“老兵”的坚守。以乒乓球场上46岁的“七朝元老”瑞典选手佩尔森为例,在他1988年第一次站在奥运舞台上时,本届男单冠军张继科尚在襁褓之中。伦敦奥运会上,佩尔森在团体赛首盘竟战胜了德国主将波尔,后者可谓中国男队第一劲敌。
虽然中国男篮在四连败后无缘出线,但35岁的王治郅以“定海神针”为己任、带领小字辈们奋战在赛场上的英姿仍将铭刻在众多球迷的心中。这些奥运“老兵”的体能或许已从巅峰时刻退下,但丰富的经验、稳健的心态都是无价之宝,更难能可贵的在于他们对“时间”的突破。
他们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到处流传着他们的传说。射击界的奥运“六朝元老”王义夫在退役后成为中国队的总教练,“教”出奥运会数枚“首金”;老一代“三剑客”王海滨曾四度奥运冲金、饮恨而归,但他的弟子雷声终于站到了奥运领奖台的最高处。无数“老兵”用教练的指挥棒,延续他们的体育传奇。
10、突破“自己”
美国泳坛“飞鱼”菲尔普斯终谢幕,有别于北京奥运会席卷8金的风光无两,在伦敦,他一次次与金牌擦肩而过。他的对手乍看之下是队友罗切特、是新人辈出,然而或许他真正需要突破的只是“自己”。 菲尔普斯说:“我一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让游泳这项运动上一个台阶,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18枚个人奥运金牌,总奖牌达到22枚,他已是“奥运史上第一人”,每当他出现时观众所给予的热烈回应便是佐证。
中国乒乓球男单选手王皓“三连亚”,尽管有人许以“悲情英雄”之称,但能够第三次站在决赛桌前、第三次在合影时站在冠军的右边,于他而言本就是突破。从雅典失利,到北京憾负,再到伦敦惜别,时光未曾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却馈赠完美的“自己”。一句“日子还是得过”,王皓已经突破。
突破自己最难矣。偏见由心生、恐惧如心魔,然而只要肯抉择并负责,便是成功。第三次出征奥运的杜丽在“爆冷”出局之后泪如雨下,艰难决定放弃事业“今后先以孩子为主”,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突破。这些奥运赛场上的“突破”也将凝聚为一种精神,去“激励一代人”。(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