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发展黑木耳 蹚出致富路

2022-11-01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通讯员 杜金晖 何 静

  “目前经济效益还是可以,去年我们种了16万袋黑木耳,毛收入20万元。今年我们扩大到30万袋黑木耳,净收入应该在20万元。”说起村里的黑木耳产业,商南县十里坪镇黑沟村党支部书记陈伟信心满怀。

  深秋时节,走进十里坪镇黑沟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棚内,拥簇在菌棒上的“小耳朵”散发着勃勃生机。

  据介绍,黑沟村黑木耳产业基地主要采用大棚吊袋种植,能有效节约用地、保温保湿性好、管理方便,一亩地可以种两三万棒。黑木耳种植是一个“短平快”产业,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每个菌棒每年可采摘六七茬。黑沟村今年共发展了30万袋黑木耳,预计产值160万元。该基地除经济效益可观外,带富能力极强,进入采摘期,村民到基地务工,每天每人通过采摘木耳也能获得100多元的收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黑沟村村民党诗勤说:“这个木耳是从去年开始发展,今年是第二年。我一直在这儿务工,开始是刺眼,然后吊袋,接着输水。我一个人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村上搞这个木耳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让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收入。希望大力发展村上这个木耳基地,让老百姓持续增收致富。”

  陈伟说:“我们这个地方山大沟深,不缺食用菌原材料资源。我们搞黑木耳产业不仅能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已把黑木耳产业作为村上的一个主导产业来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以来,黑沟村坚持党建引领,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和入股分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将黑木耳发展成了致富新产业。

  陈伟表示:“下一步打算把这个菌棒厂建起来,自己生产菌棒,节约成本,另外再专门建一个生物颗粒厂。生物颗粒也是一种燃料,把这个所有的废棒循环利用,这样从生产到最后的产品回收,既没有污染,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后续要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还要扩大农户种植规模,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并且保价回收,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增收致富,力争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

  • 相关阅读
  • 委员工作室 履职好平台

      “一杯清茶,几张桌椅,有问题进来反映反映,遇到烦心事坐下来聊聊天,闲时来看看书、喝喝茶……”商南县政协委员汪永自从建起自己的“委员工作室”,周围群众有事没事都愿意到...

    时间:11-02
  • 商南构建灵活就业服务体系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构建灵活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监管水平,加快实施城乡统一失业保险制度,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  商南着力破除影响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

    时间:11-01
  • 商南向莲花湖水库投放鱼苗45万尾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万小丹)10月24日,商南县丰安佳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莲花湖水库库区举行鱼种投放仪式,在商南县水产工作站、过风楼镇、湘河镇等部门负责人及10多名护渔员的监督下,当日投放鲢鱼45万尾,共...

    时间:11-01
  • 商南推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思凡)自“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开展以来,商南县进一步明确夯实督帮组、提升组、工作团、镇村、帮扶单位、衔接办六方责任,聚焦破解“双百”行动重点、...

    时间:11-01
  • 生态茶城的崛起之路

      ——商南加快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通讯员 张杰 张宏  丹江涌流,碧波荡漾。茶山青翠,层峦叠嶂。  “这里山美水美,空气清新,茶香醉人。”10月2日,西安民营企业负责人刘永锋...

    时间:1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