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店坊河村 “党建+”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2024-08-08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炎炎夏日,走进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瓜蒌种植基地,满眼苍翠,只见瓜架上藤蔓郁郁葱葱,瓜蒌藤蔓相互缠绕,一个个青色的瓜儿挂满藤蔓,长势甚是喜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店坊河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支部领路、产业铺路、群众致富的发展理念,实施“党建+”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发展壮大“茶、畜、药、果、菌”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千亩瓜蒌、千亩绿茶、万亩板栗、十万头生猪、百万袋食用菌”五大主导产业,为强村富民、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店坊河村成立村企联营党支部,下设5个产业党小组,健全“一地生三金、一业惠三方”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带动256户群众户均年增收3000元,村集体年分红超过50万元。建立“党员能人模范带、党员定责传帮带、党员示范产业带”机制,培养“双带”型党员17人以及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土专家”“田秀才”35人。以党小组为生产单元,协调每名党员联系帮带5名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朱秦川、施强、汪长青等一批产业发展示范典型。目前,店坊河村依托“茶、畜、药、果、菌”五大产业捆绑带动和群众自主发展小产业,实现全村204户有劳动力户产业全覆盖。

  店坊河村党支部书记党金耀组织村“两委”班子与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认真研究,决定将适宜当地环境、种植技术简单、经济效益明显的瓜蒌种植作为全村主导产业。通过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陕西华阳盛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鼓励村上群众加入瓜蒌种植基地,投资1500万元建成2000亩瓜蒌产业基地,前后共带动160多户群众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带领村民致富。依托“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商南丰源托佩克种猪有限公司,投资1.39亿元发展十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党建帮扶+党支部+农户”模式,在帮扶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党委援建下,发展茶园1000亩。以“乡贤+党支部+农户”模式,动员在外创业人士、北京商南商会会长党广福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万亩优质板栗基地,先后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商洛市林业局专家,对板栗科管技术、采收加工技巧进行培训,广泛引进外地良种进行嫁接,由原来的低产转变为高产。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支持香菇栽培大户汪长青成立瑞霖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年产100万公斤的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以“借袋还菇”的方式,辐射带动形成了集中连片百万袋食用菌栽培产业带,年带动100多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食用菌产业既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是农民实现增收的好产业。目前,我村已拥有食用菌、香菇生产两大基地,村上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拥有150万袋以上的种植规模。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党金耀说。

  • 相关阅读
  • 商南根治欠薪保障民生底线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常 乐)8月2日,笔者从商南县人社局获悉,商南县将根治欠薪作为保障民生底线任务,紧盯劳动合同签订、人工费用拨付、工资发放等关键环节,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源头预防,打造根治欠...

    时间:08-08
  • 商南检察院提升 公益诉讼办案质效

      本报讯 (通讯员 吴 京)今年以来,商南县人民检察院不断强化措施,通过依法能动履职、坚持人民至上、提高办案质效、探索简案快办制度、锻造过硬队伍,不断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   商南检察院针对县委和...

    时间:08-08
  • 商南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商南县全面...

    时间:08-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