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荣金 党婧) 地处陕鄂交界的山阳县漫川关,是明清时期的水旱码头、有名古镇。过去,进到镇里,上街下街的古建筑破烂不堪,条条街道既窄又乱。而今,来到这里,街道整洁,建筑古色古香,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这一切发展变化,都与该镇不当庸官、不说空话、不摆架子、不搞特权的镇党委书记黄博分不开。
为搞好重点镇建设和古镇旅游开发,黄博多次去省市咨询有关专家,在完成《漫川关镇总体规划》之后,按“一心五区一带一圈”布局,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定位,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旅游古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努力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了加快建设进度,亲自抓落实,不到两年时间,组织实施了临河街等8条街面硬化、明清石子街修复、古民居维修和仿古改造、垃圾处理厂、地下污水收集管网、地下供电网线敷设、镇区集中供水、闫家店示范新农村项目建设、镇政府迁建办公楼建设等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卫生古镇创建活动,完成投资2亿多元。
2009年5月,黄博在他的党建联系点小河口村参加村民议事会时,群众代表提议建一个移民小区,改善边远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他觉得这是一个关系到广大群众生计的大事,便立即答应。回到单位后,积极与县发改局、扶贫局、水务局、国土局等单位领导沟通协调,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又结合古镇开发建设,亲自联系资质单位制定出高起点、高标准的“徽派”民居建设方案,亲自组织施工单位招投标,多方解决资金、建设用地及水、电等问题。从2009年6月启动施工,到当年9月份安置18户76人的扶贫工赈移民小区建成,不论是遇到什么问题,他都挤出时间现场解决,确保了工程按期完成。2009年9月,小河口村的蜜桔丰收,但因外地商贩传言蜜桔有虫,造成一时滞销现象。心急如焚的群众再次找到他,他立即答应帮助群众辟谣推销。给群众承诺了的黄博及时到县电视台说明情况,邀请电视台记者实地采访,制作节目,反复播出,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2010年“7·23”水灾,他凌晨5时第一时间冒雨带民政干部、包片民警,深入受灾最严重的箭河村现场指挥排险,疏散群众脱险。当他走到猛柱山水电站施工指挥部时,看见这里有25名203省道施工工人还在观望。当时,洪水已经涌入场院且不断上涨,他立即大声呼喊,带着工人向不远处的成良根家转移。没走几步,又看成良根家的道场石摆已被洪水冲塌,可成良根家里还有5个工人及成良根患痴呆症的儿子、患高血压的妻子等8人没有撤走。黄书记二话没说,连拉带拖,急忙带着这33人撤离到一个高地。时过不到10分钟,成良根的房子及水电站指挥部的房屋全部被洪水淹没。在他的带动下,镇村组干部通力协作,及时排险,在百年不遇的洪灾中,该镇没有发生一例因灾伤亡事故。
工作和大家一样干,待遇和大家一样享受,吃苦总是抢在前头。镇上每项工作开展,他总是把最难开展最难解决的留给自己,把条件最差的分给自己。闫家店开发征地难,他日夜和村上干部在一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古镇改造维修时间紧任务重,他义不容辞打先锋。漫川关镇接连两届领导班子,在党委书记黄博同志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呈现蒸蒸日上局面。2006年以来,镇党委连年被表彰为县级“旗帜党委”、“党建工作先进党委”、“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集体、农民增收先进单位,还前后3次被评为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0年,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民增收先进乡镇。每次表彰奖励,黄博总是把荣誉推给集体、让给他人,总是说工作是大家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