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 普治并举 成绩斐然
商州区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普法载体,多形式融入法律元素,多层次培育宣传品牌,多渠道开辟法治宣传阵地,积极打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法治文化品牌,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普法宣传格局,有效提升了法治文化建设水平,推进了“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目前,在市区重要路段设置的报刊橱窗前,在法治文化广场内,在法治文化大院里总有不少群众驻足观看,了解新闻法制资讯,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文化气息。区委、区政府编印的《商州内参》《决策与思考》,区教体局编印的《商州教坛》等内部刊物开辟“六五”普法专栏,区文广、司法等部门为镇办配发专用摄像机、照像机和投影仪等放映器材,商州有线电视台开设《法治在线》栏目、商州广播电台设置普法专题广播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有力推进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区上利用每年3月份的法制宣传月,9月份的法制宣传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每年组织职能部门开展“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下乡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法律六进”活动,每月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和赶大集活动,使群众受到“法在我身边”。区委治区办、司法局组织相关部门协作策划了“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迎党会、讲法律、化矛盾、促和谐”“学习宪法遵法守法”等主题法制宣传活动,推进了普法工作有声有色开展。禁毒宣传、创建省级平安区、《安全生产法》宣传月、“3·15”消费者维权日、“3·19”矿法宣传日、“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多部门组织的系列宣传活动,以及税法、水法、环保、计生宣传日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基本完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队伍和法治文艺演出队伍健全,书画、摄影、剧本、故事、小品、社火等法治文化作品富有特色,《法治商州》等影册受到广泛好评。区司法局与商州民间艺术团创作普法文艺节目,城关和刘湾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社火送法大拜 年”活动,夜村镇组织编排快板、小品等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甘河村将“村规民约”制成彩色挂图,奖给致富能人和遵纪守法的群众,丰富法治文化宣传内容。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法治商州推进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法治县(区)创建活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力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有效保障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深化行业依法治理活动,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执政上岗,亮证执法,使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六五”普法以来,先后培养法治示范窗口单位16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社区46个,诚信守法企业5个,法治校园18个。杨峪河镇下赵塬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大赵峪办事处冀村村被表彰为陕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商州区被评为全国依法治区先进单位,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商洛市塑料厂被评为陕西省依法治企先进单位;丹鹤楼文化广场被确定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大赵峪冀村总支书记冀智勇被评为首届陕西七大法治人物。
“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作进展顺利,工作成效明显。领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理念初步形成,依法执政能力逐步增强,党委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基本健全,能够运用法律手段指导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全区对于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经过人大审议并形成决议。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效能监察,建立行政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重要决策事项依法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实行阳光作业,取信于民。